第106章 逃之夭夭_迷霧之城,窺探者背後的秘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6章 逃之夭夭(1 / 2)

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東南岸,湧金門至清波門的濱湖地帶,有一座被高高的青磚厚牆圍著的建築物。這幢建築物共六間,占地連前後花園、草坪在內不足一畝,坐落在景致幽雅的西湖邊上,實在是毫不顯眼。然而,本文所述的這起發生於近六十年前的係列飛賊盜案的序幕,就是在這裡拉開的。

這幢建築物原是一座古庵,名叫紫雪庵,興建於何時已無從考證,隻知道民國時期香火曾經旺盛過一陣。全麵抗戰爆發前夕,宋美齡和其大姐宋藹齡來杭州時,曾經來紫雪庵一遊,當時的《民國日報》曾有報道。杭州淪陷後,大約1942年,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來杭州“視察”,也人內燒過一炷香。

杭州解放後,紫雪庵的尼姑陸續還俗,到1964年,已是一人不剩,成了一座空庵。紫雪庵空關了半年後,有關部門將其劃給了浙江省博物館使用。博物館把一批從民間尋覓到的破損文物運進庵內,調了幾名專門修複古物的老匠人(舊稱古玩匠),在裡麵慢條斯理地鑒彆、整理、修複。

1966年1月24日,農曆大年初四。早晨8點鐘不到,休完三天春節假期前來上班的幾名古玩匠已經來到紫雪庵門口。負責開、關大門兼保衛工作的博物館乾部王家偉還沒到,他們隻好在門外等著。這一等足足等了半個小時,王家偉才騎著自行車匆匆趕到。他下了車,一麵一迭聲說著“對不起”,一麵撕開年前放假時眾人一起貼上的封條,開了鎖,推門而進。

古玩匠們走進工作室,頓覺異樣室內工作台上原先整理得整整齊齊的工具、書籍和尚未完工的文物一片狼藉!

六十一歲的老匠人趙仁義一驚“有人進來過了!”

另一匠人徐曉義說“快看東西少了沒有!”

說著,徐曉義和古玩匠陸某直奔庫房查看。庫房裡堆著半屋子的古陶器、瓷器、青銅器、織繡、文房用具、竹木牙角器,都是待修複的破爛貨,沒有發現被人動過的痕跡;屋角的一個櫃子裡放著尚未整理過的符節璽印、字畫和少量金銀器,兩人一看櫃鎖未動,封條猶存,不禁鬆了一口氣,暗說“萬幸”。

就在這時,工作室裡傳來趙仁義的驚呼“不好!香筒被偷了!”

徐、陸兩人聽了不禁目瞪口呆,怔了一怔,拔腿來到工作室一看,果然!

被竊的香筒全稱“鏤夔變紋象牙箍金香筒”,其造型為華亭式,通蓋高24.9厘米,蓋直徑5.2厘米,座直徑4.8厘米;圓形筒柱上鏤刻夔龍紋,夔龍之身細長,相互勾連,形成組合圖案;筒頂覆亭式蓋,上下兩端刻成蓮瓣狀,蓋正中雕有蓮托葫蘆形鈕,頂中穿一孔,一組染骨珠絲帶直通蓋內,連接著一根黃金管,筒柱下連有刻仰覆紋的六足白玉圈座。使用時,金管底端的金夾夾上特製的香料,香氣則自筒壁徐徐溢出,既能清新空氣,使人提神養性,又能防病治蟲。

“鏤夔變紋象牙箍金香筒”係明朝洪武年間大內工匠製造,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將其賜予武當山道士。之後,長期存於武當山道觀,直至清朝中期流落民間,後為太平天國待王李世賢所得。侍王兵敗後,香筒不知去向。

1962年,浙江省博物館組織專家赴浙南覓購文物,竟在鬆陽縣農村一個五保戶家中發現了這個香筒。當時,香筒的所有黃金附件均已蕩然無存,僅剩筒體簡蓋。專家如獲至寶,當場以八百元購下,攜回杭州。

浙江省博物館隨即請來北京的文物專家,最終認定這是一件海內外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遂撥專款按原樣修複。文物專家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查閱了大量資料,比照了多件明清時期製作的竹木香筒實物,繪製了數以千計的圖樣,終於畫出圖紙,製作了模型,交由技藝最好的古玩匠趙仁義複原。

趙仁義埋頭苦乾了整整八個月,春節前總算將香筒按圖紙和模型修複。可是,試下來,香氣卻難以溢出,便放進鐵櫃,想待節後上班了再修改,不意竟被盜賊竊走了!

當下,七八個古玩匠圍著撬壞的鐵櫃麵麵相覷,嘴裡一迭聲叫苦。保衛乾部王家偉聞聲趕來一看,驚得差點兒暈過去,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大叫“保護現場”,帶著眾人退出工作室,差一個中年古玩匠騎著自行車火速去附近一家工廠打電話向公安局報案,同時報告博物館領導。

杭州市公安局接到報案,立即派出刑警赴紫雪庵勘查。刑警在工作室忙碌了好一陣,認定案犯是昨晚進入現場作案的,因為地板上有幾個不成形的泥腳印昨天白天下了雨,外麵地上有泥濘。至於鐵櫃的鎖扣,不是撬壞的,而是用劍砍斷的。工作室裡有一柄從戰國古墓中挖出的古劍,不敢說削鐵如泥,但保存得非常好。案犯可能沒帶得心應手的作案工具,遂靈機一動,抄起寶劍,當場古為今用,一劍斬斷鎖扣,竊得香筒。其實這柄劍也是一寶,但案犯並未竊走,估計是攜帶不便之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麼,案犯是如何進入紫雪庵的呢?據王家偉和一眾古玩匠說,他們開門時,門鎖及封條都完好無損,這看來應當排除案犯從大門入內的可能。紫雪庵沒有後門,不走大門的話,要進去隻有一條途徑越牆。

刑警繞著庵牆團團轉,走了一圈又一圈,盯著地麵和牆麵細查。地麵的潮泥上留有多種尺碼的腳印,但一看便知不是新鮮痕跡。庵牆高達三米,牆麵上都是枯萎的苔衣。如果越牆而入,一是架梯子,一是掛繩子,一是手足並用攀登。這三個方式中,掛繩子是不可能的,因為庵牆上麵一溜平,繩子根本無法掛住。而另外兩個方式無論實施哪一個,牆麵的苔衣上都必然會留下痕跡。然而刑警查了近兩小時,未在苔衣上發現任何痕跡!

刑警不由大惑案犯究竟是如何進去的?

帶隊的代理處長程子時下令征用一間工作室,就地舉行案情分析會。會上有人提出,從現場勘查情況看來,應當排除越牆入庵的可能,案犯是從大門進去的。門鎖完好無損和動用古劍斬鎖,這兩點似乎可以表明這是一起內盜案。這個觀點一經提出,立刻得到多數與會者的讚同。

接著問題來了,既是內盜案,嫌疑人是誰?

已到達單位上班的一共有十人趙仁義等八名古玩匠、保衛乾部王家偉和專管燒水煮飯打掃衛生的雜務工秦金珠。王家偉掌管鑰匙,封條也是他製作的;而且,他是出了名的“標準鐘”,上班從來不遲到的,今天卻破天荒地遲到了近半小時,這是不是刻意為之,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封條和門鎖都是完好無損的,從而洗脫他的嫌疑?

疑點自然而然落到了王家偉身上。程子時決定找王家偉談一談,觀察一下他的反應,然後再作下一步打算。

王家偉被請到臨時辦公室,談話還沒開始,庵門外傳來一陣汽車引擎聲浙江省公安廳派來的兩名刑偵專家趕到了。先前市

公安局接到報案以後,因失竊的香筒是稀世珍寶,該案按照公安部的刑事立案標準屬於“特彆重大案件”,所以按規定向省廳報告了。省廳領導生怕市局技術力量不夠,指派了兩名刑偵專家前來協助偵查。

省廳來了人,程子時隻好暫時撇下王家偉,向刑偵專家介紹有關情況。

痕跡專家任大炯聽罷,略一沉思“牆頭上麵有沒有勘查過?”

“牆高三米,案犯若是越牆而入,牆麵上肯定會留下痕跡。剛才我們看了內外牆麵,上麵都沒有留下痕跡,所以我們認為就不必查牆頭上是否有痕跡了。而且這牆太高,我們勘查不便…”

話沒說完,任大炯已經朝屋外走去“我去看看!”

圍著圍牆緩緩繞了一圈,任大炯回到庵門口,讓程子時跟消防隊聯係,搞一輛有雲梯的消防車來,他要勘查牆頭。程子時認為這是多此一舉,但人家是專家,專家提出來了,他必須照辦。

一會兒,一輛紅色消防車呼嘯而至。任大炯登上車頂雲梯,讓司機把梯子伸到牆頭上方尺許距離處,將車子繞著古庵徐徐移動。行至右側拐角處時,任大炯突然示意停車。另一位刑偵專家寧剛和程子時連忙爬上雲梯,定睛一看,隻見拐角處牆頭的枯苔衣上有一掌狀壓痕!

往下就是拍照、取樣、分析鑒定,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牆頭的壓痕和在工作室鐵櫃、古劍柄上提取的痕跡相同,均係戴著棉紗手套的手掌所留;根據手掌大小判斷,作案者應是成年男子,可能長期從事體力勞動。

刑偵專家和刑警在現場進行了模擬測試,認定竊賊越牆的方式是這樣的在庵牆前一躍而起,伸出一隻手在牆頭上搭了一下借力,趁勢淩空越牆而人。

接著,有刑警在庵外泥地上發現竊賊作案得手後逃離現場的腳印。他是爬上庵內距牆大約四米遠的一株大樹,直接跳到牆外的。刑警在那樹上發現了攀爬的痕跡,還意外在樹洞裡發現了一副作案後丟棄的棉紗手套。

至此,已完全證實該案係外賊所為,王家偉的疑點被排除了。

但是,靠一隻手翻越三米高的圍牆,從五米多高的樹上輕鬆跳躍四米遠的距離安全落地,具有這種本領的案犯,刑警還從未見識過,甚至連聽也沒聽說過。這是一名身懷絕技的飛賊啊!

杭州市公安局和浙江省公安廳刑偵部門聯合成立了“1·24”專案偵查組,一麵以手套為線索展開偵查,一麵迅速印製協查通報,發往全國各地博物館、各大城市的文物商店、各海關口岸,查尋失窗香筒,緝拿案犯。

杭州警方在紫雪庵勘查現場的時候,案犯已經在距杭州市一百八十公裡的上海露麵了。

上海市廣東路東端,有一家被美國《洛杉磯時報》稱為“東方最大的文物商店”的百年老店上海文物商店。這家商店門口的大理石招牌上,鑲嵌著清朝光緒年間的古銅彩天雞尊圖案,因而俗稱“天雞商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天下午1時許,一個二十七八歲、身穿藍卡其中山裝的瘦高個兒男子走進店堂。他在出售玉器首飾的幾個櫃台前轉悠許久,查看各類玉器工藝品的標價;又觀看了一個外國人購買一塊清朝嘉慶年間的白玉山子雕刻的全過程。最後,他來到文物收購處,詢問收購文物的相關事宜。

接待這個顧客的是剛剛從工藝美術品學校畢業的年輕店員解鴻昌。他回答了有關問題後,詢問對方是否有什麼文物準備交售。對方點點頭,輕聲道“我有一件舉世無雙的文物想交售給國家,那是一個象牙鑲金香筒,上麵刻有朱元璋的親筆禦書。”

解鴻昌一聽,頓時興奮起來“東西在哪裡?"

“我是外地人,東西已經帶到上海來了,在親戚家裡。小師傅,你也知道這是一件稀世珍寶,我怎能輕易帶來?"

“我們可以上門看貨,當場議價。請你留下地址,約個時間。”

“瘦高個兒”點點頭,片刻,又搖搖頭。

解鴻昌猜出了對方的心思“當然,看貨時我師傅會親自出馬的,他是文物專家、老技師,絕對識貨,請你放心。”

“瘦高個兒”想了想“好吧,明天上午9點,我在城隍廟茶館等你們。”

當時,浙江方麵的協查通報尚未發過來,文物商店還不知道杭州發生了罕見的特大文物盜竊案。“瘦高個兒”離去後,解鴻昌即向其師傅朱聰聲告知此事。老技師一聽,吃了一驚“象牙香筒?有朱元璋的親筆禦書?難道是文物界一直在傳說的‘鏤夔變紋象牙箍金香筒"?那可真是稀世珍寶了!不過,我聽說前幾年在浙江被發現了……唔,那人是浙江來的?”

“他沒說從哪裡來,隻說是從外地來的,不過,說話時倒是帶著一點兒浙江口音。”

“明天我們去看看貨再說,如果真是那個香筒,買下後再轉售給博物館。我們得準備一筆錢,那寶貝沒有幾萬元拿不下來的。我這就去向總經理彙報。”

朱聰聲走進總經理郭仁智的辦公室。巧了,郭經理正要找他。原來,浙江方麵的協查通報雖然還沒到,但已經與南京、上海警方通了電話,通報了案情,請求對文物收購部門進行布控。上海市公安局經文保處馬上將有關情況電告上海文物商店、上海友誼商店、上海工藝美術品服務部、上海工藝美術工廠門市部、上海珠寶玉器商店等單位。上海文物商店總經理郭仁智接到電話,正要向收購處負責人朱聰聲布置,朱聰聲卻已經來彙報有關情況了。郭仁智隨即電告上海市公安局。

上海市公安局經文保處派員趕往文物商店,當麵向接待那個“瘦高個兒”顧客的店員解鴻昌了解情況。處領導研究決定次日派偵查員化裝成文物商店技師前往城隍廟,待“瘦高個兒”拿出贓物後即予拘捕,來一個人贓俱獲。

當下,偵查員二赴文物商店,和商店領導會商後定下方案由一名五十來歲的老偵查員化裝成文物商店技師,和朱聰聲的徒弟解鴻昌一起去城隍廟,誘得“瘦高個兒”上鉤將其拿下。

郭經理遂召來解鴻昌交代了任務,並囑其保密。小夥子有機會體驗偵查員的生活,自是興奮得眉飛色舞,當晚輾轉難眠。

次日,偵查員忻蔭良化裝成文物技師模樣,和小夥子解鴻昌一起前往老城隍廟。警方把時間卡得很準,兩人步入茶館,外麵的廣播裡剛好傳來9點整的報時聲。茶館裡,十幾個化裝成遊客的偵查員也進入了各自的崗位,堵住了茶館的進出通道,隻等忻蔭良發出信號便撲上去拿人。

忻蔭良招呼服務員沏了一壺廬山雲霧。茶剛送上來,“瘦高個兒”已經出現在門口,探頭探腦地往裡張望。解鴻昌連忙站起來招手“來了?在這裡!"

“瘦高個兒”走過來,忻蔭良見他空著手,衣兜褲袋裡也是癟的,微微一怔,暗自嘀咕這小子留著一手,看來一時還不能拿人。

這時,“瘦高個兒”在忻蔭良對麵坐了下來,解鴻昌給他斟了一杯茶,介紹道“這是我的師傅,姓朱,他是我們店裡最老的技師,也是國內有名的文物專家。”

“瘦高個兒”打量“朱技師”,點點頭“老師傅,你好!”

忻蔭良微微頷首“聽說你手頭有一個象牙香筒,準備向本店交售,領導很重視,讓我先來看看貨。你大概也知道,我們這一行的規矩是先看貨,後議價。你儘管放心,隻要貨真,我們一定付給你實在的價錢,決不會訛你的。”

“瘦高個兒”說“這個香筒是我家祖上傳下來的,最近我父親手頭拮據,讓我交售給國家。實不相瞞,俗話說‘貨比三家不吃虧’,我已經跑了南京、蘇州,經文物商店師傅鑒定,認為貨是不成問題的,也開了價錢,我怕賣賤了,所以來上海看看。”

忻蔭良要穩住他,自是附和“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尋寶全世界 全院誣陷我偷雞,我靠係統殺瘋了 一耳光過後,美女總裁愛上我 從仙吏穩成大天尊 嬉笑者 美利堅:五星市民從電視直播開始 禦獸:從被禦開始 人點香,蛇纏身 鞋廠女工論道,她知道那麼多! 紅樓雙姝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