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鄭國渠為例,修的人最多的時候高達十萬,也修了約十年,鄭國對渠的設計是一方麵,不隻是要征召徭役的事情,還有如何管理分配、如何規劃安排,以及確保花了大代價後的成果切實有用。
能在75天,這麼多人就修了一期工程,後世朝廷的調度能力就可見一斑。
【“荊江大堤水利工程是1945年建造的,直接保護低窪的漢江平原。”在荊江左有泄洪區,右還有荊江大堤。
“此外,這些我們在長江乾流和主要支流上還修建了大量的水電設施。這裡麵的三峽工程,是解決長江中下遊嚴重洪水威脅的關鍵性工程。”
小小翻出一段航拍三峽的視頻,藍天白雲之下巨大寬闊的灰白色堤壩橫臥在地上,湧出的水流濺起白色浪花。
“三峽工程,全名‘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由樞紐工程、輸變電工程、移民工程組成。
1992年12月14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到2020年11月,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樞紐工程位於長江上遊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由攔河大壩,壩後式水電站和地下電站,雙線五級船閘和垂直升船機組成。
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大壩橫坡麵近似職教體係,大壩軸線總長2309米,壩頂高程為185米,最大壩高181米,壩頂最大寬度22米,壩底最大寬度126米。”
航拍畫麵已經從上空正對三峽大壩,慢慢靠近。
“三峽大壩共布設89個孔洞,長江水通過這些孔洞流向長江下遊,泄洪壩段布置45個孔洞,還有連接水電站水輪發電機的孔洞,泄洪排漂孔,排沙孔。
三峽大壩設計最大流量超過每秒10萬立方米,屬世界第一。它就像一個能調節長江洪水的大閥門,顯著提高長江流域的防洪減災能力,將下遊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在2010年和2012年長江汛期,經受了超過七萬立方米每秒的洪峰考驗。”】
根據上麵係統貼心顯示的,一米等於三尺,這個大壩185米就是555尺,約莫有五十多丈……
從前的三鬥坪鎮人:我們這兒的?不會以後我們鎮上的人全都被拉去去修堤壩了吧!
這麼高的堤壩,一看耗費的民力不少,一些人已經開始想罵修這個的朝廷了。
不是他們愚昧、假清高或者不知民間疾苦,實在也受夠了一些官員們的盤剝。
朝廷撥下來的銀錢是一回事,能到修堤工人手上的還是一回事,更多的時候都是可勁的征召徭役,去服徭役能安全回來已經是謝天謝地,然後沒幾年還要去重新修。
三峽這麼高的壩,有個閃失,又要多少人去填這個坑?
就算是水邊的人都清楚堤壩是有修的必要,但是修堤壩的苦,也是他們自己扛下來的。
一些被征召服徭役修過堤壩人看著天幕更大更高的水壩,想想曾經苦日子,也隻能是慶幸自己活著回來了。
【“大壩最高185米,正常蓄水位是175米,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155米,防洪限製水位145米。汛期來臨前,大壩水位超過145米,就會打開中段的泄洪壩段進行泄洪。泄洪是為了有足夠的庫容迎接後麵的汛期降水。
三峽大壩的防洪方式不是長時間蓄洪水,而是段時間攔水,在防洪方麵的關鍵作用是錯峰和削峰。”
點進收藏夾,找出自己收藏的三峽大壩蓄水泄洪運行動畫,小小放給他們看。
“上遊洪水來臨時,三峽大壩減小出庫流量,攔蓄洪水,減輕下遊河段防洪壓力;下遊水位下降。洪水緩解,三峽大壩必須加大泄洪量,為下次洪峰到來騰出庫容,從而達到錯峰和削峰作用。
長江上遊洪水是中下遊洪水主要來源,因此控製上遊洪水對中下遊防洪至關重要,三峽大壩的位置就是扼長江上遊洪水進入中下遊平原的咽喉,能對上遊洪水進行有效的控製和調節。通過三峽水庫攔蓄,錯開上中遊洪峰,避免洪水疊加,確保中下遊防洪安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錯峰排洪,不是硬攔,仔細想想,大家也能想明白這裡麵的合理之處,問題是你們到底是怎麼把這個大壩建起來的,又是怎麼能隨時蓄水放水?
聚在一起討論計算這個大壩承重多少的墨家子弟們眼睛一亮:“白天的時候主播有說他們建房子都是水泥,鋼筋混凝土,這個大壩也是混凝土重力壩,所以建大壩的材料,主播已經告訴我們了!”
師兄搖頭:“建房子的材料和建水壩的肯定不會一樣,這種重要的大工程,出了差錯可不是鬨著玩的。”
“沒關係,師兄!”旁邊的小弟子滿眼發光:“那我們就自己調試,總會做出一樣好的材料!”
這邊墨家在興奮的討論,那邊公輸家大晚上也在一邊聽課一邊開會。
對著手裡快速摹下的圖紙,指著泄洪區旁邊的空白區域,一人說道:“這個三峽大壩,肯定不止這一個用途,還有很多主播都沒講呢。”
“還有輸變電工程和移民工程,主播這個應該隻是樞紐工程裡的一部分。”
這個三峽大壩給了他們一些靈感,技藝也是可以這種大工程民生相結合的。
想想絕對已經進鹹陽的墨家,公輸家的子孫們對視幾眼,下定決心要研究點東西出來再去鹹陽。
三年前就黃河上狠栽跟頭的劉徹:就不說這個大壩怎麼修的,就說還要根據下遊河流湖泊排洪情況來蓄水放水,這及時通信溝通就是一個大麻煩。而且這是千年後的後世長江,不是黃河,方法可以記下,看看以後能不能用到。
一直到北宋,經濟中心南移主要也還是在黃河流域,比起長江,黃河的水災也更多、更頻繁,他們也在期待後世黃河的治水方案。
有跑過很多地方的人回憶起南邊長江的土地,也不太明白後世怎麼長江變那麼凶了,明明他們這時候長江也就是下下暴雨,過段時間水就沒了。
黃河周圍的居民希望能從主播那裡知道千百年後黃河怎麼樣了,會像長江一樣,也有這麼多的水利工程嗎?
喜歡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補課請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補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