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則亂!還是不懂則亂?
飯後無事,獨坐了一小會兒。思考了一下關心則亂這句話。
01|關心則亂,不關心自然不會亂
剛有大寶的時候,每次出門,隻要是出小區,幾乎必然是全家出動。大包小包,該帶的、不該帶的全帶著。水都要帶好幾瓶,有喝的,有洗手的,有衝奶的……
如果偶爾有點發燒咳嗽,那更了不得了,我的心整個就亂了,馬上要去醫院。所以在大寶兩歲之前,幾乎每周都要往醫院跑一遍,給新世紀發了不少獎金。
更甚的是對誰都不放心。雖然父母、太太和阿姨在照顧孩子方麵都非常用心,照顧的都非常好。但是那也不行,每次我必須要親自參與。
02|僅僅是因為關心才亂嗎?
後來孩子做過一個腺樣體切除的門診小手術,我幾乎找遍了國內有名的專家,通過各種朋友途徑谘詢請教,詢問意見,最終才定下了方案。
後來有個認識的人家的孩子也是同樣的手術,人家直接在兒童醫院住了幾天院就做好了,沒操什麼心,醫保報銷之後花費隻有幾十分之一,並且效果也很好。
後來有了二寶、小寶之後,因為有了照顧大寶的經驗,所以一般有點咳嗽就不理會了。即使發燒要去醫院,一般也都由家人帶著去就行了,我就不怎麼操心了。
所以,是關心則亂嗎?應該不能簡單地那麼說。因為我對二寶、小寶的關心,總不能說比大寶要少吧。
那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應該是當時初為人父,在如何照顧孩子上還不懂,也缺乏經驗,所以遇事則亂。
03|關心則亂,本質是因為不懂,沒底兒
投資中也是如此。
很多投資者在初入股市的時候,非常容易受一時漲跌所影響,導致經常追漲殺跌,事後又追悔莫及。甚至經常反複。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關心則亂嗎?大概率也不能那麼說吧。
之所以會受一時漲跌影響,之所以會追漲殺跌,本質上還是對股市投資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沒有操作規則。
還是那個過紅綠燈的例子。如果不懂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的規則,或者知道但做不到,那結果是什麼?
必然是不看紅燈,隻根據路上是否有車決定是否過馬路,結果人與車就會陷入混亂,進退維穀,自然就容易出交通事故。
一點小思考,不是咬文嚼字。名詞是概念的載體,而清晰的概念是深刻思考的前提。
很多日常生活中說的話是帶有模糊性和多義性的,正確認知的任務之一就是追問本質,是對日常錯誤認知的反思和突破,讓思維更準確。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不是因為不關心,而是因為懂。懂了心裡就有底兒,就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
1~3‰,券商傭金差彆能有多大?
忙活了好幾天,虛驚一場,啥事兒沒有。
從派人把老爺子接回來,到請最好的醫生,直接托人安排檢查,中間半天都沒有耽誤,結果是一場頓舒一口氣的誤會。
感謝佛祖保佑啊願每一個人都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