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還未散儘時,雅魯藏布江的水汽漫過竹樓的欄杆,小沙彌發現經幡下的蓮花燈柱上凝結著細小的冰珠。他伸手觸碰,傳感器立刻在手機屏幕上跳出一串數字——這是海拔五千米處的第一縷晨光帶來的溫度數據,正順著衛星信號,同時飛向挪威的冰川研究所和巴西的雨林保護中心。
次仁老人的孫子背著書包跑進來,手裡攥著幾張畫滿符號的紙。“山外的老師說,這些燈能當教具呢。”男孩指著紙上的電路圖,去年還在為信號不穩發愁的牧區,如今靠著燈柱裡的信號放大器,已經能同步收看城裡的網課。小沙彌忽然注意到,男孩的鉛筆盒上貼著阿米娜寄來的棕櫚葉標本,葉脈的紋路裡還留著防瘧藥劑的淡香。
午後的陽光穿過竹編燈罩,在地上拚出細碎的光斑。小沙彌拆開新到的包裹,裡麵是迪拜設計師寄來的3d打印配件——用回收塑料製成的蓮花花瓣,能隨著風力調整太陽能板的角度。附信裡畫著張簡易地圖,紅海沿岸的漁民正用同款配件改造漁網,燈柱的浮力傳感器能幫他們避開珊瑚礁。
暮色四合時,山腳下傳來汽車引擎聲。三個穿著衝鋒衣的年輕人扛著設備走進驛站,他們是來更換海拔傳感器的,背包上彆著的徽章,是用瑪利亞寄來的玻璃邊角料熔鑄的——陽光透過時,會在雪地上映出彩虹色的“平安”二字。“歐洲的誌願者們用教堂的鐘聲校準了計時器,現在每盞燈的亮燈時間都和當地的祈禱時刻同步。”戴衝鋒帽的男生調出後台數據,屏幕上跳動的光點覆蓋了半個地球,像無數顆正在呼吸的心臟。
深夜的驛站亮起一盞孤燈,小沙彌在筆記本上補畫燈柱的剖麵圖。筆尖劃過紙麵時,遠處的蓮花燈忽然集體閃爍了三下——這是阿米娜發來的信號,非洲草原的雨季提前了,她設計的防瘧燈罩需要調整透氣孔大小。小沙彌點開對話框,看見她身後的孩子們正圍著燈柱讀書,棕櫚葉燈罩投下的光斑裡,印著瑪利亞寄去的玻璃字母,在月光下拚成“希望”的多種語言寫法。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第一縷陽光掠過珠峰的峰頂,照亮了雅魯藏布江畔的燈陣。太陽能板瞬間蘇醒,將電流輸送到每個角落:藏北牧區的燈開始給羊群的定位項圈充電,南美雨林的燈啟動了白蟻預警裝置,非洲沙漠的燈把沙丘移動數據發給了治沙站。小沙彌站在經幡下,看著手機屏幕上不斷彙聚的數據流,忽然明白師父說的“光河”是什麼——不是燈的集合,而是千萬雙手共同托舉的溫暖,在晝夜交替間,把孤島連成了大陸。
他在筆記本的最後一頁畫了條蜿蜒的河,河岸上插滿了不同模樣的蓮花燈。河水的儘頭留白處,他寫下新的注解:“光不需要記住自己的源頭,隻需要知道,總有地方在等它照亮。”
喜歡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請大家收藏:()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