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彌正對著屏幕標注白蟻預警裝置的參數,次仁老人的孫子舉著平板電腦衝進來:“快看!巴西的叔叔把燈柱改成了蜂箱溫度計!”屏幕裡,雨林深處的蓮花燈旁掛著排木盒,indigenous原住民)向導正用指尖劃過燈柱側麵的刻度,每道刻痕都對應著不同蜂群的活躍度。“他們說蜜蜂翅膀的震動頻率能預測暴雨,現在燈柱會提前兩小時給村莊發預警。”男孩指著畫麵角落,幾個穿校服的孩子正把燈柱收集的雨水倒進陶罐——過濾裝置是用瑪利亞寄來的玻璃管改造的,陽光照過時會在水麵映出彩虹。
正午的陽光曬化了最後一點冰珠,竹樓的屋簷滴下串水珠,落在台階上的包裹上。是格陵蘭島寄來的回信,埃利亞斯在信裡畫了張冰芯取樣圖,蓮花燈的溫度傳感器幫他們發現了三個新的融冰點。“我們在燈柱裡裝了微型揚聲器,”附頁的草圖上畫著跳動的聲波,“極光出現時,會把藏北牧區的風聲傳向冰層,好像雪山在跟冰川說話。”小沙彌摩挲著信紙邊緣,那裡粘著片透明的冰晶標本,裡麵凍著根極細的紅繩——是用迪拜寄來的塑料繩融化重紡的,在冰裡像條凝固的火焰。
山風突然變了方向,經幡嘩啦作響時,蓮花燈的太陽能板集體轉向南方。小沙彌打開後台,發現是南非的鑽石礦場發來的請求:暴雨衝毀了輸電線路,他們需要借用燈柱的儲電功能維持礦洞的通風係統。“礦工們用剩餘的石料打磨了新的燈座,”實時畫麵裡,黝黑的手掌捧著盞蓮花燈,底座刻著星星點點的凹痕,“每個凹點都對應著一盞燈的位置,晚上會亮起不同顏色的光,代表世界各地的平安信號。”
夕陽把經幡染成金紅色時,小沙彌在筆記本上添畫了條新的連接線。從雅魯藏布江到開普敦的礦場,線條旁標注著“聲波·電力·祝福”。這時手機彈出條推送,是敘利亞難民營的實時畫麵:瑪利亞設計的玻璃燈罩在帳篷間亮起,七種文字的“你好”在帆布上流轉,穿衝鋒衣的誌願者正用燈柱的計時器教孩子們認時間。“歐洲的教堂鐘聲會準時傳到這裡,”畫外音是戴衝鋒帽男生的聲音,“現在每盞燈的底座都刻著一句話:‘當光相遇時,語言會自己生長’。”
夜幕降臨時,小沙彌給所有燈柱發送了新的校準指令。信號發出的瞬間,他聽見遠處傳來細微的嗡鳴——是紅海的漁民們啟動了改造後的漁網,燈柱的浮力傳感器正拖著漁網避開暗礁。屏幕上,那些覆蓋半個地球的光點突然連成了線,從青藏高原出發,蜿蜒過雨林、沙漠、冰原,最後在南極科考站的坐標處彙聚成一個光圈。
他忽然想起師父圓寂前說的話:“所有的光都會重逢。”當時不明白,此刻看著
喜歡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請大家收藏:()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