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說的是,長遠計議,還是穩妥為好。”林四勇點頭稱是,又接著問:“那這房屋格局,咱們這邊可有甚麼講究?我看咱們村,屋舍似乎多是分散而建,格局也大不相同。”
“不錯!”裡正談到這個更是門清,“咱們這兒潮濕多雨,房子首要便是通風、防潮、防盜(防匪)。常見的格局,多是‘一明兩暗’的形製。”
他用手蘸了點茶水,在桌上畫了個草圖:“你看,這是正堂屋(明間),最大,是待客、吃飯、一家人活動之所,必要開闊亮堂。堂屋兩邊,各接一間臥房(暗間),給長輩或夫婦居住。這便是一明兩暗。”
“正屋旁邊,再依勢搭出偏廈,做灶披間,存儲農具糧食的雜屋。屋前必留出一片敞坪,用來晾曬穀物以及日常活動。屋後則挖有排水溝。富裕人家,還會用竹籬或土坯圍出個小院。”
他特彆強調:“你們北方睡炕,咱們這兒多是架板床,底下通風,防潮氣。灶台也多是分開的雙眼灶,一鍋煮飯,一鍋炒菜、燒水。”
林四勇聽得極其認真,將這南方建築的要點一一記在心裡。“一明兩暗”、“板床”、“偏廈”、“敞坪”,格局跟桃花村的那個老宅差不多,就是板床可能有點不習慣。
最後,他誠懇地說道:“裡正您今日所言,於我家如同甘霖。隻是我等外鄉人,於此地人生地疏,屆時采買木石磚瓦,聘請工匠師傅,還恐被人欺生。待動土之時,萬事開頭難,隻怕……少不得還要厚顏請您出麵,幫我們主持大局,協調周全。此恩此德,我林家沒齒難忘!”
裡正聽得心領神會,嗬嗬一笑,顯得極為大度:“好說,好說!你既開口,老夫豈有不管之理?到時你提前知會我一聲便是。定幫你們尋些價廉物美的材料,找些手藝好又實在的工匠。”
“多謝!多謝!”林四勇連連道謝,心中一塊大石總算落了地。雖然花費巨大,但至少前路清晰了許多。他告辭出來,看著箬溪村的天空,感覺未來的家,第一次有了如此具體而真實的模樣。
林四勇將裡正關於蓋房銀錢、格局、農時的種種消息,原原本本地在家庭會議上說了。
來娣三姐妹單立一戶,當初剩下的銀錢她們沒有分。如果一戶房子蓋下來需要二三十貫,那她的銀錢是肯定不夠的。她們三姐妹存的私房錢總的也就十二兩。不過她們準備房間都蓋小一點,另塔個灶房就可以了,屋頂就都用茅草不用瓦片。這樣銀錢應該勉強能夠。
林家其他五座蓋一明兩暗,暗的兩間蓋稍微大一點,每間隔成兩間,這樣孩子多,也夠住,銀錢也能省下一下。再蓋一個灶間做飯兼放雜物。至於糧倉先不蓋,可以先放暗間。等後麵銀錢寬裕了,再蓋不遲。
六塊宅基連成一片,上麵除了枯黃的雜草,便是大大小小的碎石斷磚,還有之前廢棄屋舍留下的殘垣斷壁。清理場地,便是第一樁也是最耗力氣的活。
男人們掄起鎬頭和鐵鍁,喊著號子,開始刨開凍了一冬的硬土,拆除那些殘破的舊牆基。叮叮當當的敲擊聲和沉重的喘息聲交織在一起。
林大勇、田修文等壯勞力負責最重的活計,他們將刨出來的大塊石頭、完整的舊磚一一撬出,抬到一旁空地,仔細地碼放整齊。這些都是寶貴的材料,將來壘牆基、砌灶台都能用上,一塊也舍不得浪費。
婦人們則拿著耙子和筐簍,清理男人們刨鬆的土塊裡的碎磚爛瓦,再將雜草連根拔起,堆到一旁曬乾以後當柴火。
而林歲安這樣的丫頭們和福平那樣的半大小子,也沒閒著。他們成了清理地麵上那些小石子的主力軍。每人手裡挎著個小筐,或者直接用舊衣兜著,蹲在地上,仔細地將遍布地麵的雞蛋大小、拳頭大小的石子一一撿起來,扔到幾個集中堆放的大筐
一家人除了小豆丁,剩下的二十七口人忙活了八天終於把宅基地全部清理出來了,收集的的石子都堆積一起小的可以鋪路,大可以砌牆。
宅基地忙活完了接下來,林家人就一頭紮入荒地的開墾中。
林家人商量了一下,因為原先沒種過稻子,所以決定先開墾坡上的荒地。先開出十畝,趕在清明前種上豆子,這些開荒的田地都是薄田,需要先養上兩年才能種麥子。現在家裡人口眾多,缺糧,他們的計劃是邊開墾,邊種植,這樣子等到八月份就能先收一批糧。
天色未明,林家坡下的荒原還籠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霧氣裡。
林家上到林老頭,下到紅丫都出動了。小豆丁則留在家裡,輪到誰做飯,誰幫忙看著。因為人口眾多,做飯食都是兩人,一個大人搭配一個姑娘。她們不止做開荒時一天三餐的飯食,還要往地裡送水,並不輕鬆。
第一個將鎬頭深深劈進堅硬土地的是林二勇。隻聽“鏗”的一聲悶響,鎬頭被地底盤根錯節的老茅草震得反彈回來,虎口瞬間麻了一片。他啐了一口,再次高高掄起那鐵鎬。
林歲安第一次知道,原來開荒這麼難,真真都是下死力氣的。
林老頭帶著幾個孫子用柴刀砍伐著半人高的荊棘和灌木叢。
女人、姑娘們則將砍倒的雜木拖拽到一處空地,等曬乾了再收回去當柴禾。
像林歲安、明遠、長寧、紅丫這些小的就幫忙撿撿小石頭,統一放籮筐裡,再由大人推回宅基地那邊,等著房子蓋好了圍牆或者鋪路。
就這樣日複一日,在清明前終於開出了十畝的坡地。收拾出來的荒地先給種上了豆子,等到八月份就能收一批糧了。
這段時間整個老林家忙得腳不沾地,人都累瘦了一大圈,不過看著收拾出來的田地,大家乾勁十足。
林歲安感覺腰已經不是自己的了,每天都是累得倒頭就睡,不過好的是不用像逃荒路那樣天天提心吊膽,現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經過這遭她也就更能體會到當初在桃花村問爺爺為什麼不逃荒時,他的無奈了。一路逃荒的艱辛就不說了,來到一個新的地方還要置田地,蓋新屋,置辦一切家什都需要大筆的銀錢。
他們是幸運的,四叔給找的這個地方可以墾荒,不用購買田地,如果是買田,就那麼點錢能買幾畝?根據種田老把式大伯的說法,這個田起碼要養上五年才能趕上中等田的收成。這還是這肥力足夠的情況下。
家中人口眾多,目前都還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她也知道家中大人的憂愁。但她目前沒想著把空間裡的銀錢拿出來,現在隻是過得沒那麼鬆快而已,還不到生死時刻。而且她可是知道像她爹娘都還有點私房的,應付過最難的這段時間應該是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