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底是機變之人,順勢拱手回禮,平視劉備:
“原來是玄德公!久仰盧公威名,能得他看重,玄德公必定是英雄了得!
操亦是奉旨前往潁川助戰,路經此地,見貴部軍容壯盛,特來拜會。”
他那雙銳利的眼睛飛快地掃過劉備,再看其身後關、張二人,
心中那點失落迅速消散,隨後升起結交之心。
劉備氣度沉穩,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身邊兩人更是威風凜凜,絕非凡人。
這等人物,豈可失之交臂?
心思電轉間,曹操已將收編的念頭拋到九霄雲外,臉上露出了更為真誠的笑容:
“天下紛亂,正值英雄用武之時,能得遇玄德公這般人物,實乃曹某之幸。
你我都為朝廷效力,何不並營一處,同往潁川,共破黃巾?彼此也好有個照應。”
而劉備眼見曹操舉止非凡,又是朝廷正式騎都尉,自然沒有拒絕之理,當下便欣然應允:
“都尉大人所言極是,備願聽從調遣。”
當夜,兩軍合營一處,曹操還特意命人取來酒水,與劉備把盞言談。
席間,
曹操妙語連珠,縱論天下兵事,顯得豪氣乾雲又見識超卓;
劉備則謙和沉穩,言語間每每切中要害,關心民情,自有一番動人胸懷。
兩人言談甚歡,竟有相見恨晚之感。
曹操越談越是心驚,越看越是欣賞,心中那點小算盤破碎的失落早已煙消雲散,轉而想的是:
“此人眼下雖隻是軍司馬,他日必非池中之物!當深交之。”
……
自此,兩軍合兵一處,繼續朝著潁川出發。
期間劉備與曹操並轡而行,相談甚歡。
二人皆胸懷天下,誌在匡扶社稷,雖方略各異,抱負卻殊途同歸。
一路所談,小至民生疾苦,大至軍政機要,推心置腹,無所不及。
曹操深諳兵道,奇謀迭出,語速迅疾而目光如電,
每每信手拈來便是奔襲迂回、斷糧攻心之策,
教劉備時而凝神靜聽,時而拊掌稱歎:“孟德用兵,猶如天馬行空,備受教益!”
劉備則擅安民聚心、撫境穩政。
他以早年遊俠四方之見聞為引,拋出民間疾苦之題,又隨即從容解惑,
其言深遠,其識明達,令曹操撚須沉吟,終由衷歎服:
“玄德以仁德為本,心係蒼生。果非虛言!”
二人誌趣相投,才能互補,越談越覺默契,不過數日,竟有相見恨晚、知己相逢之感。
諸如關羽、簡雍等略通文略者,常策馬隨行左右,傾聽二人交談。
然後不到半日,就聽的目光流轉,眼含傾羨。
簡雍有時不禁暗想:
“大漢四百年養士,竟同時育出劉玄德、曹孟德這等人物。
今後四十年,三公之位,隻怕隻剩一席可供世人相爭。”
如他們這般人傑,百年未必得一,而今他卻同時得見兩位。
生於此世,與其他英傑而言,又該是何等之憾呢?
不過輕鬆的時間沒過多久。
大軍方才跨過兗、豫二州交界,眼前景象陡然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