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聯盟的潰退並非終點,而是新一輪戰略博弈的開始。
隨著原南蘭蒼、南交趾、真臘、泰象國四國正式內附,
華夏神國的疆域如同蘇醒的巨龍,首次將其威嚴的版圖延伸至富饒而充滿戰略價值的馬來半島北部。
廣袤的新領土帶來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複雜的民族情緒需要安撫,零星的反抗需要清剿,
龐大的基礎設施需要接管與修複,而蜿蜒漫長的海岸線更需強大的力量來守衛。
與此同時,敗退至馬來群島聯邦的自由聯盟殘軍,
如同受傷的困獸,舔舐傷口的同時,眼中燃燒著不甘與複仇的火焰。
他們絕不願坐視華夏順利消化戰果,在半島最南端與群島隔海相望的狹窄地帶,依托預先構築的永備工事、
複雜的水網地貌以及來自後方基地強大的海空支援,緊急重新集結,
構建了一條名為“南方之盾”的堅固防線,企圖將華夏的兵鋒永久阻擋在克拉地峽以北。
華夏南進兵團的鋼鐵洪流,並未因接收領土而停頓。
戰爭的機器一旦開動,其慣性巨大。
作為整個南下集團軍的先鋒和最銳利的鋒刃,
第22甲級裝甲師在師長葉百少將的指揮下,幾乎未作休整,便一路向南高歌猛進。
履帶碾過剛剛平靜的土地,揚起漫天的塵土,
其淩厲的兵鋒直指馬來半島最南端的戰略要地——那些控製著海峽通道、交通樞紐和天然良港的關鍵節點。
他們的任務清晰而堅決:以雷霆萬鈞之勢,徹底擊潰自由聯盟的殘餘抵抗力量,
將華夏的實際控製線儘可能地向南推進,最終目標是將整個馬來半島,
這片連接兩大洋的咽喉之地,永久性地納入華夏神國的版圖,徹底奠定南向戰略的基石。
葉百站在一輛經過特殊改裝、宛如移動鋼鐵堡壘的“北嶽”級重型指揮車內。
車內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地圖和電台,而是被層層環繞的全息戰術沙盤、
瀑布般流淌的數據流以及閃爍著各色光芒的控製界麵所占據。
空氣中有淡淡的臭氧味和儀器運行的微弱低鳴。
車外,則是他麾下引以為傲的、代表著華夏陸軍頂尖戰力的鋼鐵雄師,
正沐浴在熱帶潮濕而灼熱的空氣中,蓄勢待發。
這絕非傳統意義上的裝甲師,而是一支高度合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未來部隊,是科技與殺戮完美結合的產物:
“麒麟”型超級戰士裝甲如同沉默的鋼鐵叢林,森然矗立。
高度約三米五的流線型機體覆蓋著暗色的複合裝甲與能量偏轉塗層,關節處發出輕微的液壓傳動聲。
駕駛員們正在做戰前最後檢查,背部微型聚變核心輸出著磅礴動力,電磁突擊步槍槍口幽深,肩部的微型導彈發射巢和激光近防係統已然激活。
每一台“麒麟”都是一個強大的移動火力點。
“燭龍”級激光炮主戰坦克擁有極其扁平的炮塔和低矮的車身,以及能量護盾。
那粗大的激光發射器是其最顯著的特征,複雜的冷卻係統和
能量聚焦裝置使其能
瞬間發射出足以熔穿最新型複合裝甲的高能粒子束,是名副其實的“坦克開罐器”。
“畢方”級聲波震蕩車體型相對較小,但造型怪異,車頂巨大的半球形聲波發射器如同詭異的獨眼,
它能發射定向高頻摧毀電子設備、殺傷人員)或低頻破壞建築結構、引起眩暈嘔吐)聲波,是攻堅和區域控製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