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過的工廠,因為製度管著,鄒祥忠縱有再大的才華也難以施展。
蕭朔全力支持。
青城市全力支持。
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環境了呀。
彆說一個月,就算一年,鄒祥忠都會在青城等著。
這是他的機遇!
做了幾十年的增產研究,能不能拿到更多的數據,能不能讓青城日化大量增產,全看這一次的實踐。
如果青城日化更換新機器以後,如他的數據那樣,以後就能在師兄弟麵前抬起頭顱,就算見了老師也能有幾分驕傲。
這可是實實在在讓民眾受益,讓所有工廠都能增產的項目。
“先吃飯!忙了這麼久,大家還沒吃飯呢,資金的事情,我明天就帶著蕭朔去搞。”
停下工作,所有人都感覺肚子空了,招待所裡麵已經安排了飯菜,到達地方就開吃。
鄒祥忠一行人隻是一味的吃飯,完全不管李相宜他們的敬酒。
李相宜也知道他們明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忙,隻能就此作罷。
第二天一大早,李相宜就找到蕭朔,帶著他趕往省裡。
申請那麼大一筆貸款,該做的資料,李相宜已經加班加點趕出來,接下來隻要去省裡跑程序。
蕭朔非去不可。
這是他的貸款。
提前打了電話,省裡的大佬全都在會議室等著。
那可是120萬!
誰都不知道李相宜哪裡來的那麼大的膽子敢做這麼大的貸款。
到底是何方神聖能夠接下這筆貸款?
所有省委大佬都很好奇!
麵對一眾省委大佬,蕭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座大佬個個眼神淩厲無匹,隻是跟他們對視,蕭朔就感覺自己無比渺小,不由自主的心生惶恐。
“張書記,陳省長,這是蕭朔,青城日化的廠長。”
張燁的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幅度:“青城日化……”
“我有點印象,好像是我們省為數不多的和平改革的工廠。”
一家兩百多個職工的工廠,根本入不了張燁的法眼。
青城日化唯一能引起在座眾人的記憶,是它的和平改革。
改革即下崗!
這是很多人的共識。
也是大部分企業公轉私的必經之路。
並不是所有接手公家企業的人都能扭轉虧損的局麵。
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大部分私企會在改革初期裁員。
隻有自己能夠活下來,才能謀求發展。
自己都活不下去的時候,誰也不會帶著那麼多累贅。
公轉私的廠長不得不裁員。
職工不想失去工作。
由此而引申的矛盾,導致很多企業在改革的時候發生了動亂。
李相宜把早就準備好的報告交給在座各位。
“青城日化改革以後,不僅沒有裁員,還在改革後大量招收新職員。”
“現在的青城日化已經擁有564名職工。”
“另外!蕭朔還要再開一家工廠,預計招收……”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省長程聰打斷:“改革以後大量招收新職員?”
“青城日化憑什麼招收新職員?”
“李相宜,你彆說話,讓蕭朔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