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儘,蕭朔握著方向盤,瞥了眼副駕駛座上的宋惜堯。
她正對著筆記本電腦忙碌,陽光透過車窗灑在她發梢上。
“休息會兒吧,還有兩小時才到。”
蕭朔伸手輕輕揉了揉她的發頂。
宋惜堯抬頭,眉眼彎彎:“沒事,我先把這次的初步計劃理一理。”
說著合上電腦,從背包裡掏出一份文件。
“你看,我查了很多資料,那邊的漁歌很有特色,但會唱的人越來越少了,如果能幫忙申請非遺,說不定能保留下來。”
蕭朔點頭,握住她的手:“有你在,肯定沒問題。”
車子在蜿蜒的鄉間小路上行駛,兩側是大片的稻田。
當海風的鹹澀氣息鑽入鼻腔時,他們知道目的地到了。
漁村不大,錯落有致的石頭房子沿著海岸線排開。
村口的老榕樹下,幾個老人正圍坐在一起聊天。
宋惜堯快步上前:“阿伯,我們是來了解漁歌的,能跟你們聊聊嗎?”
老人們麵麵相覷,其中一位頭發花白的阿伯站了起來:“漁歌?現在年輕人都不愛聽咯,唱的人也沒幾個了。”
蕭朔笑著遞上香煙:“阿伯,我們覺得漁歌特彆好聽,想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
阿伯接過煙,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難得有人惦記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走,去我家,我給你們唱兩段。”
阿伯家就在海邊,推開窗就能看到波濤起伏的大海。
屋內陳設簡單,牆上掛著幾幅漁網。
阿伯清了清嗓子,開始唱起來。
低沉滄桑的嗓音,配合著海浪聲。
宋惜堯一邊錄音,一邊跟著哼唱。
蕭朔則在一旁看著妻子,眼中滿是愛意。
一曲結束,阿伯感慨道:“以前出海捕魚,大家都愛唱漁歌,鼓勁又解悶,現在都用機器了,誰還唱這些。”
“阿伯,我們想幫你們申請非遺,這樣就能把漁歌傳承下去了。”
宋惜堯認真地說。
阿伯激動得手都在顫抖:“真的嗎?那敢情好!不過,需要我們做些什麼?”
接下來的日子,蕭朔和宋惜堯就住在漁村。
他們挨家挨戶走訪,收集漁歌。
有些老人一開始還有些抵觸,覺得這是“不務正業”。
但在夫妻倆的耐心解釋下,老人們漸漸放下戒心,甚至主動邀請他們去家裡聽漁歌。
一天傍晚,蕭朔和宋惜堯在海邊散步。
夕陽將海麵染成一片金黃,遠處的漁船緩緩歸來。
宋惜堯靠在蕭朔肩頭:“你說,我們能成功嗎?”
蕭朔摟著她的肩膀:“當然,有你在,沒有什麼做不成的。”
正說著,遠處傳來一陣喧嘩。
原來是一艘漁船在返航時遇到暗流,被困住了。
蕭朔二話不說,跟著村民們一起去幫忙。
宋惜堯則留在岸邊,幫忙照看受傷的漁民。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漁船終於安全靠岸。
筋疲力儘的蕭朔回到住處時,發現宋惜堯正坐在門口等他。
她遞上一碗熱湯:“快喝了,暖暖身子。”
蕭朔接過湯,喝了一口,心裡滿是感動:“你怎麼不先睡?”
宋惜堯搖搖頭:“你不回來,我睡不著。”
在收集漁歌的過程中,夫妻倆還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
村裡有個叫阿海的年輕人,雖然不會唱傳統漁歌,但他喜歡用漁歌的調子編現代歌詞。
蕭朔和宋惜堯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創新,便鼓勵他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