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還掛在草葉上,蕭朔和宋惜堯已經在村口老槐樹下支起了山貨攤。
竹編的簸箕裡,深褐色的野蜂蜜凝固成晶瑩的塊狀,旁邊擺放著用粗麻布包裹的乾香菇、木耳,陶罐裡裝著紅豔豔的野莓醬,還插著幾束散發著清香的艾草。
“自家采的山貨,純天然無汙染!”
蕭朔吆喝著,聲音裡帶著幾分生澀。
宋惜堯則有些局促地站在一旁,不時整理著攤位上的物品。
這些山貨都是他們和村民們一起采摘、製作的,每一樣都凝結著大家的心血。
日上三竿,陸續有遊客經過。
一對年輕情侶在攤位前停下,女孩拿起一罐野莓醬看了看:“這個多少錢呀?”
“三十一罐,都是用新鮮野莓做的。”
宋惜堯連忙回答。
“太貴了吧,景區裡賣的比這便宜多了。”
女孩撇了撇嘴,把罐子放回原處。
蕭朔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有些失落,不禁攥緊了手中的秤杆。
臨近中午,攤位前迎來了幾位穿著考究的遊客。
領頭的中年男人拿起一罐野蜂蜜,仔細端詳著:“這蜂蜜怎麼賣?
一百五一斤,這都是村民淩晨上山采的,費了不少功夫。
“蕭朔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緊張。”
男人皺了皺眉頭:“價格有點高啊,能不能便宜點?現在市場上的蜂蜜可沒這麼貴。”
“真的不能再少了。”
蕭朔的手微微收緊,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這些蜂蜜都是老蜂農王伯采的,他每天天不亮就背著竹簍進山,在懸崖峭壁間尋找蜂巢,好幾次都差點出意外;而且用的都是傳統的木桶釀蜜,這樣才能保留最純正的味道,成本真的不夠啊。”
男人似乎不為所動,準備放下罐子離開。
就在這時,一直沒說話的宋惜堯開口了:“先生,您知道嗎?王伯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從十幾歲就開始跟著父親采蜜。”
“有一次下暴雨,山路被衝毀了,他硬是背著三十多斤蜂蜜,走了三個多小時才送到鎮上;他的膝蓋因為常年爬山落下了病根,每次采完蜜都疼得睡不著覺,可他從來沒抱怨過。”
宋惜堯頓了頓,眼神中滿是敬意:“他常說,現在願意做這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他想把這份手藝傳承下去,也想讓更多人嘗到最純正的山野味道。”
“您看這蜂蜜,裡麵還能看到零星的花粉,這都是在野外的百花叢中采集到的,和市麵上批量生產的完全不一樣。”
周圍漸漸安靜下來,遊客們都專注地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