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辭在拆遷區的斷牆後撿到那隻瓦罐時,罐口還沾著半片乾枯的荷葉。罐身是粗陶的,表麵布滿細密的冰裂紋,像被凍裂的湖麵。她晃了晃,裡麵傳出“嘩啦”聲,倒出來一看,是把銅製的小鑰匙,鑰匙柄上刻著朵枯萎的蓮蓬。
“這是……”她指尖剛觸到鑰匙,瓦罐突然“哢”地裂開道縫,從裡麵飄出縷白汽,在半空凝成個模糊的影子——穿粗布短打的老人正蹲在灶台前,用這瓦罐熬著什麼,藥香順著裂縫往外鑽。
一、藥渣裡的字
蘇辭把瓦罐抱回家,用軟布擦去外壁的灰,發現罐底刻著行極小的字:“三煎三沸,渣埋桂樹下”。她想起後院那棵半死的老桂樹,去年台風後就沒再開花,枝椏光禿禿的像隻瘦鳥。
“試試吧。”她找出外婆留下的陶爐,抓了把罐裡剩下的藥渣倒進鍋裡,添水時發現水麵浮著層銀亮的膜,像撒了把碎星子。第一煎開時,藥沫子聚成個“秋”字,第二煎變成“月”,第三煎剛冒熱氣,整鍋藥突然變成墨色,沉底的渣子浮出個“圓”字。
“秋月圓……”蘇辭喃喃自語,突然想起今天是中秋。她把藥渣埋進桂樹根下,剛培好土,就聽見“啪嗒”一聲,瓦罐裂縫裡掉出個油紙包,打開是塊發黴的月餅,餡裡嵌著顆紅豆,紅豆上竟用朱砂點了個極小的“安”字。
二、桂樹的反應
夜裡起了風,桂樹突然發出“沙沙”的響。蘇辭扒著窗縫往外看,隻見埋藥渣的地方冒出串小綠芽,芽尖頂著露珠,在月光下亮得像碎玻璃。更奇的是,瓦罐裂縫裡滲出的汁液滴在地上,竟長出條銀線似的根須,順著牆根往桂樹爬,像條發光的小蛇。
“這根須……”她剛打開門,就見桂樹的枯枝突然抖了抖,爆出滿樹花苞,粉白相間,把枝椏壓得彎彎的。瓦罐裡的鑰匙突然發燙,她下意識攥緊,鑰匙柄的蓮蓬突然展開,露出裡麵顆蓮子狀的齒輪,“哢嗒”卡進了桂樹樹乾的凹痕裡。
樹乾上立刻浮現出個小抽屜,裡麵躺著本線裝書,紙頁黃得像秋葉。蘇辭翻開第一頁,墨跡是淡金色的,寫著“收露法”——原來這瓦罐是前清藥農用來收集桂花露的,鑰匙能打開樹裡的“凝露匣”。
三、偷露的影子
三更時,桂樹突然劇烈搖晃,花苞全掉了。蘇辭衝出去,看見個黑影正用竹竿打樹枝,瓦罐裡的白汽再次湧出,這次凝成的影子舉著把鐮刀,正是藥農的模樣,對著黑影連連擺手,像在阻止什麼。
“住手!”她撿起塊石子扔過去,黑影嚇了跳,轉身就跑,衣角掃過桂樹,帶落的花苞在空中炸開,全變成了星星點點的光。蘇辭追了兩步,發現對方手裡攥著個玻璃瓶,裡麵盛著半瓶銀亮的液體——正是書裡說的桂花露,能讓枯萎的植物複活。
“那是給桂樹過冬用的!”藥農的影子在她身邊轉圈,急得白汽直冒。蘇辭突然想起書裡的話,把瓦罐扣在樹根上,鑰匙插進罐底的鎖孔,“哢”的聲,罐口噴出道白霧,像隻手似的抓住了黑影的腳踝。
黑影絆倒在地,玻璃瓶摔碎了,桂花露滲進土裡,桂樹突然發出“咯吱”的生長聲,斷枝處長出嫩芽,花苞重新掛上枝頭,這次竟開出了紅蕊的花。黑影爬起來要跑,被蘇辭拽住衣角——是隔壁的阿婆,臉上還沾著桂花粉。
“我……我孫兒生了疹子,聽說桂花露能治……”阿婆抹著眼淚,指節捏得發白,“他娘走得早,我實在沒辦法……”
四、罐底的密語
蘇辭的心軟了。她想起書裡說“露分三份,一份養樹,一份濟人,一份還月”,便從凝露匣裡舀了小半碗桂花露遞給阿婆:“這個夠用了,剩下的要留給桂樹……”阿婆千恩萬謝地走了,藥農的影子對著蘇辭深深鞠了一躬,慢慢融進了桂樹裡。
天亮時,蘇辭發現瓦罐的裂縫裡長出了株小小的菟絲子,纏著罐身往上爬,頂端開了朵小白花。她把書放回抽屜,鑰匙插進鎖孔轉了半圈,聽見樹乾裡傳來“哢嗒”聲,像是有什麼東西鎖上了。
“該給桂樹澆水了。”她提著水桶出門,剛走到樹下,就見菟絲子的花瓣突然張開,裡麵躺著粒芝麻大的種子,種子上刻著個“續”字。而桂樹的花苞裡,竟藏著昨晚摔碎的玻璃瓶碎片,每片碎片上都映著個小小的月亮——像誰把打碎的月光,一片片撿了回來。
傍晚,蘇辭坐在桂樹下剝月餅,瓦罐突然自己晃了晃,倒出把更小的銅鑰匙,鑰匙鏈是用桂花枝編的。她抬頭時,看見阿婆的孫兒舉著朵紅桂花跑過,疹子全消了,小臉蛋紅撲撲的,像顆熟透的蘋果。
風吹過桂樹,落了她滿身花瓣,瓦罐裡的白汽輕輕舔著她的指尖,像在說什麼。蘇辭把鑰匙串在手腕上,突然明白藥農的影子為什麼總對著月亮擺手——原來桂花露裡,藏著給月亮的回信呢。而那沒說完的話,正順著菟絲子的藤蔓,悄悄往雲裡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