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卿,眼下老奴已經伏誅,難道就不能趁著良機一舉收複遼東失地,非得修築這什麼關寧錦遼防線麼……”
片刻之後,小皇帝望向滿臉期翼的馬祥麟,卻是不由得一陣無奈苦笑。
沒辦法,自薩爾滸之戰以來,大明在遼東消耗的錢糧,已是堪稱天文數字了。
彆的不說,就熊廷弼經略遼東的十四個月裡,朝廷就向遼東發放了七百多萬兩白銀。折算下來,一年就是六百多萬兩。
而這,還沒算上從山東等地運來的大量糧食。
現在袁應泰開口就又是五百萬兩,而且還是每年五百萬,朱由校哪裡去弄這麼多銀子?
“啟稟陛下,如今老奴雖已授首,不過建奴實力仍在。而我軍自沈陽失守、渾河之戰後,卻是精銳儘失。”
“若想徹底剿滅建奴、收複遼東,眼下隻能步步為營、重練新軍……”
所謂的遼陽大捷,完全是建立在野豬皮被誅殺的基礎上。建奴兵力的損失,其實卻是有限得很。
馬祥麟看著滿臉為難的小皇帝,同樣也隻能苦笑著道出了遼東現狀。
“那……那就不能少練點兵,或者降低些軍餉。這每人每月三兩銀子,是不是太高了些?”
遼東明軍精銳儘失擺在明麵的事實,想要收複遼東,那就必須操練新軍。
無奈之下,朱由校隻能從新軍規模和士兵餉銀標準上打主意。
“陛下聖明!如今奴酋已死,依老臣之見,遼東編練個十萬人馬也就足夠了。”
“至於軍餉,哼,難道自古以來的那些名將,都是靠著銀子來帶兵的不成……”
就在朱由校話音剛落之際,剛剛傳閱了袁應泰請餉奏疏的方從哲、劉一璟等內閣大臣,此刻也是再次出言附和了起來。
沒辦法,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比起年輕的小皇帝來,真正當著大明家的他們可是更清楚,這份請餉奏疏的口開得有多大。
就拿遼東來說,李如鬆時期享受特殊待遇的‘家丁’,一年的餉銀也不過才十七兩六。
即便是以高薪著稱的戚家軍,戰兵一年的軍餉那也才十八兩而已。之前熊廷弼經略遼東,便是按此標準製定的。
而現在,馬祥麟帶來的‘關寧錦遼’防線計劃,卻是直接把這軍餉待遇足足翻了一倍,你他娘確定不是在敲朝廷的冤大頭?
‘特喵的小皇帝年輕不懂,你們這些自詡為國家柱石的家夥也不懂麼?’
‘身為國家大臣,不想著怎麼為國家開辟財源,卻是整天儘他媽的在節流上打主意……’
馬祥麟看著拿小皇帝做擋箭牌的幾個內閣大臣,頓時忍不住在心中一陣鄙夷腹誹。
要知道,自隆慶開海以來,每年流入大明的銀子,那可是占了世界白銀年產量的三分之一。
結果現在倒好,堂堂當世最強王朝,卻是連每年幾百萬兩的軍費都拿不出來。
這要是換成人韃清,隻需隨便派個奴才去江南轉上一圈,彆說區區幾百萬兩,就是上千萬兩都能給你輕鬆弄來。
“陛下、諸位閣老,末將在遼東之時,曾聽建奴狂言‘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不過建奴此語雖然狂妄,但末將以為隻需稍作修改,卻是極為適合我大明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