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象牙塔下的齒輪與風_大學哪些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學哪些事 > 第18章:象牙塔下的齒輪與風

第18章:象牙塔下的齒輪與風(1 / 2)

晚上十一點半,物理係三樓的走廊隻剩下儘頭那間辦公室還亮著燈。燈光透過磨砂玻璃映出個彎腰的影子,像枚被按在稿紙上的圖釘,一動不動。青年講師林舟揉著發酸的後頸直起身時,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一道刺啦聲,在空蕩的走廊裡撞出回音,又很快被窗外的蟬鳴吞了回去。

辦公桌上攤著半盒涼透的外賣,米飯粒粘在盒邊,旁邊是三個空咖啡罐,罐口的褐色漬跡像乾涸的眼淚。最顯眼的是那本攤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申請書》,封麵被手指磨出了毛邊,第17頁“研究方案”那欄,鉛筆標注的修改痕跡密密麻麻,幾乎遮住了原有的字跡。

“再核對一遍參考文獻格式。”林舟對著電腦屏幕喃喃自語,指尖在鍵盤上敲得飛快,眼睛卻不由自主地瞟向屏幕右下角的時間——距離申報截止隻剩72小時。這是他入職第三年,也是“非升即走”的最後一年,若是拿不到這個項目,明年春天就得卷鋪蓋走人。

電腦突然彈出一條微信消息,是同係的江曉發來的:“樓下保安說要鎖門了,你還在?”

林舟回了個“馬上”,順手點開江曉的朋友圈。最新一條是兩小時前發的,照片裡幾個學生圍著實驗台,手裡舉著個裝著彩色液體的燒瓶,背景是實驗室的窗戶,晚霞把玻璃染成了橘紅色。配文很簡單:“今日份小驚喜——溶液分層比預期漂亮十倍。”

他忍不住笑了笑。江曉比他早入職兩年,曾經也是個跟他一樣熬通宵改申請書的主兒,直到三年前那次評審——明明同行評議全是“A”,最終卻沒中,後來才從彆人那兒聽說,名額給了一位由院士推薦的“關係戶”。自那以後,江曉就像換了個人,不再追著項目跑,反而把更多時間花在本科生的興趣實驗上,連職稱評審都推了兩次,成了係裡有名的“佛係教師”。

“林老師?還沒走啊?”走廊裡傳來腳步聲,是科發院基礎辦的王科長,手裡抱著一摞厚厚的申報材料,額角沁著汗,“這是今天收的,你看這厚度,比去年還多三成,可資助名額就多了五個,你說這僧多粥少的,咋弄?”

林舟接過王科長遞來的紙巾擦了擦汗,目光落在那摞材料上,紅色的封麵一本挨著一本,像堵厚重的牆。“王科長,今年青年項目的資助率大概能有多少?”

王科長歎了口氣,靠在門框上揉著腰:“去年是18%,今年估計還得降。你沒看群裡說嗎?光咱們學校就報了三百多份青年項目,最後能中五十個就不錯了。我跟你說,昨天我去省科技廳開會,評審專家都吐槽,說一個人要評二十多個項目,就給十天時間,連看都看不過來,更彆說仔細琢磨了。”

林舟的心沉了沉。他想起自己為了這份申請書,從去年年底就開始查文獻、做預實驗,春節都沒回老家,光數據圖表就改了不下二十版。要是評審專家連仔細看一眼的時間都沒有,這些功夫不就全白費了?

“對了,”王科長像是突然想起什麼,從口袋裡掏出張便簽紙,“你那份申請書裡‘經費預算’那欄,設備購置寫得太籠統了,最好補充個明細,不然初審可能就給打回來。我看你這幾天熬得眼睛都紅了,可彆在這種小事上栽跟頭。”

林舟連忙道謝,把便簽紙夾在申請書裡。王科長走後,他重新坐回電腦前,卻沒了剛才的勁頭。窗外的蟬鳴似乎更響了,像是無數隻小蟲子在耳邊念叨:“白忙活”“沒用的”“留不下來了”。

他想起上個月係裡的例會,主任拿著名單說,今年“非升即走”的有八個人,目前隻有兩個人拿到了國家級項目。散會時,有個女老師偷偷抹眼淚,說她孩子才一歲,要是走了,連房貸都還不上。當時他還安慰人家“再努努力”,可現在,他自己也開始慌了。

“林老師?你還在改啊?”門口探進個腦袋,是江曉,手裡提著個保溫袋,“我剛從實驗室回來,看你燈還亮著,給你帶了碗熱湯。”

江曉把保溫袋放在桌上,打開時,一股淡淡的雞湯香飄了出來。“我媽燉的,放了點黨參,補補身子。你彆總喝咖啡,對胃不好。”

林舟接過湯碗,暖意從指尖傳到心口,眼眶突然有點發熱。“謝了,江老師。你那幾個學生的實驗怎麼樣了?”

“挺好的,”江曉坐在他對麵的椅子上,拿起桌上的申請書翻了兩頁,“他們發現那個稀土摻雜的熒光材料,在低溫下會出現反常的發光峰,雖然不是什麼大發現,但孩子們特彆興奮,今天還說要寫個實驗報告投稿呢。”

“沒申請經費嗎?”林舟問。他知道江曉帶的那些興趣項目,全是用實驗室的邊角料做的,連買試劑的錢都是江曉自己掏的。

江曉笑了笑,指尖劃過申請書上的“資助金額”欄:“申請過一次,沒中。後來想想也算了,反正就是讓學生多動手,有沒有經費不影響。倒是你,這份申請書做得很紮實,尤其是那個‘界麵電荷調控’的思路,很有新意。”

林舟苦笑著搖頭:“有新意有什麼用?王科長說今年資助率更低,評審專家根本沒時間細看。我聽說有的評審專家一天要看五份,連參考文獻都不核對,就看個摘要和立項依據,你說這能公平嗎?”

“不公平也沒辦法,”江曉歎了口氣,“我前兩年跟過一次評審輔助工作,親眼看見有個專家把兩個項目的評審意見寫反了,後來還是我們發現了才改過來。還有的專家,一看申請人是自己學校的,不管內容怎麼樣,先給個‘優先資助’,你說這資源能不傾斜嗎?”

林舟沉默了。他想起自己碩士期間的導師,也是個老教授,每年評審都要把申請書逐字逐句看完,連標點錯誤都標出來,有時為了一個數據,會特意去查原始文獻。可現在這樣的專家,好像越來越少了。

“對了,”江曉突然想起什麼,“我認識一位退休的張教授,以前是搞凝聚態物理的,每年都評基金項目。要不我跟他打個招呼,讓他幫你看看?不是走後門,就是讓他從評審的角度給點意見,免得你在細節上出問題。”

林舟眼前一亮,又很快黯淡下去:“這樣會不會太麻煩張教授了?聽說評審專家都很忙。”

“沒事,張教授人很好,以前帶過我的課,對年輕人很照顧。”江曉拿出手機,當場給張教授發了條微信,“你放心,他不會透露評審信息,就是幫你把把關。”

第二天上午,林舟就收到了張教授的回複,約他周末去家裡聊。張教授的家在學校家屬區,是棟老樓,樓道裡飄著飯菜香。開門的是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戴著副黑框眼鏡,鏡片後麵的眼睛很亮,像藏著星星。

“小林是吧?進來坐。”張教授把他讓進書房,書桌上堆著十幾本藍色封麵的評審材料,每本上都夾著不同顏色的便簽紙。最上麵那本的封皮角落,用鉛筆寫著個“李”字,旁邊畫了個圈。“抱歉啊,地方有點亂,這幾天忙著評項目,沒來得及收拾。”

林舟看著那些材料,心裡咯噔一下——每本都跟自己的申請書一樣厚,張教授要在十天內評完二十本,平均每天兩本,還要寫評審意見,根本不可能細看。他正想開口,書房的固定電話突然響了,鈴聲尖銳得打破了屋裡的安靜。

張教授皺了皺眉,拿起聽筒:“喂?老陳啊,這麼早打電話過來?”

電話那頭的聲音很大,林舟坐在對麵都能隱約聽到,是個洪亮的男聲:“老張,跟你說個事兒,今年青年項目裡有個叫李哲的,是咱們老領導周院士的學生,你評審的時候多關照關照。這孩子我看過,挺有潛力的,就是申請書沒寫好,彆因為細節給刷下去了。”

張教授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聽筒線,眉頭擰得更緊了:“老陳,評審有規矩,得按質量來,我不能……”


最新小说: 屯田就送仨老婆,為了養家我竟成皇帝?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