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沙河玻璃研究院紀事_大學哪些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學哪些事 > 第21章:沙河玻璃研究院紀事

第21章:沙河玻璃研究院紀事(1 / 2)

2014年7月底的河北邢台,悶熱得像口密不透風的蒸籠,柏油路被太陽曬得泛著油光,連蟬鳴都透著股有氣無力的焦躁。我坐在駛向沙河研究院的麵包車上,身邊擠著科發院的老周、老劉、小李,小王。車窗外掠過成片的玉米地,偶爾能望見遠處高聳的玻璃窯煙囪,淡灰色的煙柱在藍天下緩緩舒展,那是沙河的標誌,也是我們這群人牽掛了8年的地方。

“李哥,你說程院長能把研究院建成啥樣了?”小王攥著相機,手指在鏡頭蓋上反複摩挲,眼神裡滿是期待。他前年剛進科發院,常聽我們聊起程院長和沙河的故事,這次總算能親眼見見。

我望著窗外熟悉的景致,思緒不由自主飄回了八年前那個秋天。

一、初遇:窯火旁的期盼

2006年秋,學校行政樓三樓的小會議室裡,百葉窗將陽光切割成細碎的光斑,落在桌上兩塊截然不同的玻璃上。左邊那塊邊緣毛糙,透著淡淡的青灰色,是沙河送來的普通浮法玻璃;右邊那塊晶瑩剔透,摸上去帶著微涼的金屬質感,是從德國進口的低輻射“lowe”玻璃。

沙河市的張副市長坐在我對麵,他眉頭微皺,手指不停地摩挲著玻璃杯沿,似乎有些焦慮。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股急切,說道:“咱們沙河可是有著‘中國玻璃城’的美譽啊,但現在的情況卻是‘大而不強’。全市有三百多家玻璃廠,然而其中八成仍然在生產普通的建築玻璃。相比之下,南方的廠家已經開始涉足光伏玻璃和電子玻璃等高端領域了,而我們的訂單卻一年比一年少。”

張副市長頓了一下,接著說:“程處長,你們學校可是國內建材行業頂尖的工科院校啊!我想請教一下,你們是否能夠幫助我們沙河搭建一座橋梁,讓我們的玻璃產業也能向高端領域發展呢?”

程處長拿起兩塊玻璃,對著陽光仔細比較著,然後用一種沉穩而堅定的聲音說道:“張市長,關於技術方麵的問題,我們完全有能力解決。然而,我們需要考慮到實際情況,讓技術真正落地生根。因此,我建議我們先建立一個玻璃技術研發中心。在這個中心裡,學校將提供專業的專家團隊和先進的設備,而你們則負責提供場地以及明確的需求。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攻關,避免做一些徒勞無功的事情。”

那天的會開了三個多小時,茶續了四泡,直到夕陽把會議室的牆染成暖橙色,總算敲定了合作細節。散會時,沙河鑫源玻璃的王總拽著我的胳膊,眼眶有點紅:“小鹿同誌,你不知道,我們廠去年想上lowe玻璃生產線,光進口設備就得花八千萬,可咱們沒技術,買回來也玩不轉。要是研發中心能幫咱們把工藝啃下來,我給你們送塊最大的玻璃當牌匾!”

往後的日子裡,沙河的領導和老總們成了學校的常客。有時候周末我正陪孩子逛公園,辦公室電話就響了,多半是王總他們帶著新的技術難題來求助。有次冬天,王總頂著風雪來學校,棉襖上還沾著玻璃廠的白灰,進門就掏出個筆記本,上麵記滿了窯溫參數和成品率數據:“最近玻璃總出現氣泡,我們調了好幾次窯爐溫度都沒用,您看能不能請專家去廠裡看看?”

程處長每次都親自接待,有時候聊到深夜,就帶著他們去學校門口的小飯館吃碗驢肉火燒。一來二去,我們不僅成了工作夥伴,更像是老朋友。我漸漸明白,沙河的窯火不僅燒著玻璃,更燒著一群人的生計與期盼。

二、奠基:秋風裡的承諾

2009年9月,程院長已經升任科發院院長。那天他一大早叫上我、老周、小趙等幾個骨乾,說要去沙河簽協議,聯合建立沙河玻璃技術研究院。

我們駕駛著學校的商務車,迎著清晨七點的第一縷陽光,緩緩駛出校園。車窗外,道路兩旁的白楊樹葉子已經染上了一層淡淡的黃色,仿佛是大自然用畫筆輕輕勾勒出的秋意。秋風蕭瑟,卷著落葉在空中飛舞,有些甚至調皮地打在車窗上,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演奏一場秋天的交響樂。

程院長坐在副駕駛座上,他的手中緊緊攥著那份已經修改了三稿的合**議,紙頁的邊緣因為頻繁的翻閱而有些微微發毛。他不時地將協議展開,指著其中的某一條款,認真地對我說:“鹿鳴啊,你看這裡,這條‘共建玻璃產品檢測平台’非常重要,一定要寫得明確、具體。沙河的企業以前檢測玻璃,都得大老遠地跑到北京、上海去,一來一回就得三天時間。但如果我們能建成這個檢測平台,他們當天就能拿到檢測結果,這可給他們省了多少事啊!”

近10小時後,車剛駛入沙河市界,就看到張副市長帶著一群人在路邊等。“程院長,可把你們盼來了!”張副市長握著程院長的手,力道大得能捏出紅印,“研究院的地早就平整好了,就等你們來簽了!”

簽約儀式在市政府的大會議室裡隆重舉行,整個會議室布置得莊重而又喜慶。會議室的牆上懸掛著一條巨大的紅底黃字橫幅,上麵寫著“沙河市人民政府與江城科技大學共建沙河玻璃技術研究院簽約儀式”,這幾個大字在紅色背景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

會議室的兩邊坐滿了人,沙河的企業老總們身著筆挺的西裝,正襟危坐。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和興奮的神情,顯然對這次簽約儀式充滿了信心和期望。

當程院長代表學校簽字時,我特彆留意到他的手非常穩定,仿佛沒有絲毫的顫抖。他手中的筆鋒剛勁有力,每一筆都顯得那麼自信和果斷。簽完字後,他抬起頭,微笑著與張副市長對視一眼,然後兩人同時伸出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就在這一刻,台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這掌聲如同洶湧的波濤一般,一浪高過一浪,經久不息。我迅速舉起相機,將這一曆史性的瞬間定格下來。

在相機的鏡頭裡,我清晰地看到程院長鬢角的白發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顯眼,但他的臉上卻帶著孩童般純真的笑容。那笑容中透露出的是對合作的喜悅,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沙河玻璃技術研究院發展的信心。

儀式結束後,我們去看研究院的選址。在開發區核心區,13畝地用藍色圍擋圍了起來,裡麵的土地剛翻過,散發著濕潤的泥土清香。程院長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裡搓了搓,抬頭對張副市長說:“這地好,肥沃,能長莊稼,也能長技術。”

當天晚上,沙河的同誌們留我們吃飯。席間,王總端著酒杯走到程院長麵前,聲音有些哽咽:“程院長,我代表沙河所有玻璃廠敬您一杯。以後咱們有了研究院,再也不用看彆人的臉色了!”

程院長接過酒杯,一飲而儘:“王總,咱們不是靠誰,是一起乾。我保證,五年內要把研究院建成國內一流的科研平台,十年內要讓它有國際影響力。咱們一起把沙河的玻璃窯火,燒得比以前更旺!”

三、轉身:放下權位的堅守

2011年的春天,陽光明媚,微風拂麵。就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裡,學校乾部調整的消息像一陣春風一樣傳遍了科發院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紛紛猜測著這次調整會帶來怎樣的變化,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科發院院長的職位。

程院長在科研處已經擔任了八年的處長,這八年來,他帶領著科發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他的領導下,科發院的成果轉化金額竟然翻了五倍多!這一數字令人瞠目結舌,充分展示了程院長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管理水平。

不僅如此,程院長還牽頭建立了沙河研究院,這一舉措不僅為學校的科研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師生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說,程院長的政績是有目共睹的,他在科發院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

然而,就在大家都認為程院長會理所當然地連任下一屆院長時,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卻如晴天霹靂般傳來,程院長主動找到了校領導,表示自己想要讓年輕同誌接任院長一職,而他則希望能夠前往沙河研究院全職工作。

這個決定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不解,畢竟程院長在科發院的工作一直都非常出色,而且他的經驗和能力也是大家所公認的。那麼,他為什麼會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呢?是因為對科發院的工作感到厭倦了嗎?還是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我聽到消息時,正在辦公室整理沙河研究院的進度報告,手裡的筆“啪嗒”一聲掉在桌上。我趕緊跑到程院長辦公室,推開門就問:“院長,您這是為啥啊?科發院這麼多事,您走了我們怎麼辦?”

程院長正收拾東西,桌上放著沙河研究院的規劃圖,上麵畫滿了紅色的批注。他抬頭笑了笑,眼神很溫和:“鹿鳴啊,我今年五十七歲多了,比起坐在辦公室裡搞管理,更想做點實在的。年輕領導有衝勁,能把科發院帶得更好;我去沙河擔任院長,能盯著研究院建起來,幫企業解決點真問題,心裡踏實。”

他頓了頓,拿起規劃圖遞給我:“你看,研究院的辦公大樓下個月就要封頂了,檢測平台的設備也快到了,正是缺人的時候。我去了,能幫著對接專家,盯著施工,也能早點幫企業解決難題。”

後來,程院長卸任科發院院長,成了沙河玻璃技術研究院的院長,還被沙河市政府聘為科技產業顧問。他把家搬到了沙河,隻有在節假日偶爾回學校看看。

有次他回學校辦事,我請他去食堂吃餃子。他跟我聊起在沙河的日子,說剛開始特彆難:缺人手,他就自己跑學校,動員專家去沙河駐點;缺設備,他就帶著研究院的人跑部委,申請科研經費;企業的需求急,他帶著專家在玻璃廠的窯爐邊蹲了三天三夜,盯著調參數,最後累得在車間的椅子上睡著了。

“有次鑫源玻璃的窯爐出了問題,成品率從九成掉到三成,王總都快哭了。”程院長咬了口餃子,笑著說,“我們帶著團隊測了三天窯溫,最後發現是輥道速度不均勻。調整之後,成品率第二天就上去了,王總非要給我們發獎金,我沒要,咱們搞研究院,不是為了錢,是為了幫他們把產業做起來。”


最新小说: 我的夢中造物正在侵入現實 在一起之逆行的星光 龍刃 抗戰:從淞滬開始打滿全場 詭異降臨:假扮貴族插班生意外成團寵 天幕:開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知青被藏地窖五年吃肉喝血後重生 陰陽黃泉路 重生高考我的未來全是掛 七五:虎妞為伴,再收個落難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