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部隊的陰影尚未散去,更深的黑暗已然降臨。
天幕之上,血紅的警告緩緩褪去,畫麵再次亮起。
【1937年7月7日,北平,盧溝橋。】
夜色下,宛平城外的石獅子靜靜矗立,無聲地見證著曆史。
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悍然向中國守軍開火。
這一次,天幕上沒有出現“不抵抗”的命令。取而代之的,是震耳欲聾的炮火,和中國士兵們在橋上奮起還擊的身影。
【旁白:這一次,中國,退無可退。】
畫麵一轉,一個身著戎裝、麵容清臒的身影出現在廬山之上。
“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這番話,讓怒火中燒的帝王們,神情稍緩。
然而,戰爭的殘酷,遠超他們的想象。
【淞滬會戰——東方絞肉機】
天幕的視角拉高,俯瞰著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
昔日繁華的十裡洋場,此刻已淪為血肉磨坊。無數穿著德式軍服,被譽為最精銳的中國士兵,迎著日軍的飛機、大炮、坦克,發起了決死衝鋒。
巷戰中,一個士兵抱著炸藥包,從三樓一躍而下,與樓下的日軍坦克同歸於儘。爆炸的火光,是他生命最後的絕唱。
河道上,日軍的艦炮不斷轟鳴,每一發炮彈落下,都帶走一片焦土與生命。
三個月。整整三個月的血戰。
貞觀殿內,李世民看著天幕上那慘烈的傷亡數字,嘴唇緊抿。
他麾下的玄甲軍堪稱精銳,可麵對這種鋼鐵與火焰交織的戰場,他亦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
最終,畫麵定格在無數殘破的旗幟與疲憊的士兵撤退的背影上。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敗退。日軍兵鋒,直指南京。】
地圖上,代表日軍的箭頭,如同一把淬毒的尖刀,刺向了那個六朝古都。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
天幕的畫麵,在這一刻,仿佛失去了聲音。所有宏大的敘事都消失了,鏡頭緩緩下移,聚焦在一家名為“吉祥照相館”的小店門口。
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正驚恐地透過門縫向外張望。他叫羅瑾,是這家照相館的學徒。
通過他的眼睛,曆朝曆代的帝王們,看到了他們一生都未曾見過的,真正的人間地獄。
街上,不再有平民,隻有逃亡的“獵物”和獰笑的“獵人”。一個日本兵隨意地抓住一個奔跑的路人,像拖拽一隻待宰的雞,刺刀捅入,鮮血噴湧。那日本兵臉上,隻有病態般的愉悅。
畫麵切換到長江邊。成千上萬被解除了武裝的中國士兵和青壯年,被驅趕到江灘上。他們曾被許諾,放下武器就能活命。然而,等待他們的,是架設好的數十挺機槍。
“噠噠噠噠噠——”
火舌噴吐,子彈如雨。人群像被割倒的麥子一樣成片倒下,慘叫聲、哀嚎聲、子彈入肉聲混雜在一起,彙成了一曲死亡的交響。江水,被染成了觸目驚心的紅色。屍體層層疊疊,堆積如山。
奉天殿內,朱元璋猛地站起,身體劇烈地顫抖著。他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天幕上的那座城池。
“應天府…是咱的應天府啊…”他喃喃自語。
“啊——!!!”
一聲壓抑不住的咆哮從朱元璋的喉嚨裡迸發出來,這位鐵血帝王雙目赤紅,指甲深深嵌入掌心,鮮血順著指縫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