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麵上,中國投入近百萬兵力,日軍則集結超過二十五萬精銳。
從長江兩岸到大彆山區,戰線綿延千裡。
這是一場真正的百萬級彆的大決戰。
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生命在炮火中消逝。
長江的水,被染成了紅色。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血戰之中,一抹亮色劃破了陰霾。
天幕聚焦於江西德安的萬家嶺地區。
國軍名將薛嶽,利用山區地形巧妙設伏,將日軍精銳的106師團幾乎整個包圍。
經過十餘日的血戰,最終將其大部殲滅,隻有少數殘兵僥幸逃脫。
【萬家嶺大捷!幾近全殲日寇一個整編師團!】
“漂亮!”
貞觀殿內,李世民忍不住喝彩,“以地利誘敵深入,斷其後路,聚而殲之!薛嶽,好一個將才!”
然而,這場戰役的勝利,終究無法扭轉整個戰局。
國力與軍備的巨大差距,是血肉之軀難以彌補的鴻溝。
日軍憑借著絕對的海空優勢和強大的重火力,不斷突破中國軍隊的防線,其兵鋒如鐵犁破土,一步步向著華夏腹心——武漢,碾壓而來。
1938年10月,在堅持了四個半月的苦戰之後,為保存有生力量,避免主力被日軍合圍,中國軍隊做出了一個痛苦而理智的決定。
主動撤出武漢。
武漢,淪陷。
壓抑的氣氛,再次籠罩了所有時空。
但這一次,帝王們的眼中,除了惋惜,更多的是一種洞悉戰局的理解。
“雖敗,卻非潰敗。”
曹操眼神凝重,手指在虛空中劃著地圖。
“以武漢為餌,將數十萬日軍精銳死死拖在中原腹地,鏖戰近五個月,使其兵力、財力、物力都消耗到了極限。拉長其補給線,使其深陷泥潭……”
他抬起頭,看向天幕,一字一頓。
“這,不正是應了那篇《論持久戰》的說法麼?此乃戰役上的失敗,卻是戰略上的勝利!”
他的話,點醒了身邊的所有人。
是啊,戰爭,不隻是爭一城一地之得失。
天幕旁白,在此時冷冷響起,印證了曹操的判斷:
“武漢會戰,中國雖失名城,卻以巨大的犧牲,徹底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速戰速決’的戰略總方針。”
“侵略者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從此,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階段,轉入了漫長的……戰略相持階段。”
畫麵漸漸暗下,那片焦土與血水構成的戰場消失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故事還遠未結束。
“正麵戰場轉入防禦,而真正的風暴,才剛剛在廣袤的敵後開始醞釀。”
旁白的聲音變得神秘而充滿力量。
“在那裡,一種前所未見的戰爭形態,將讓踏上中國土地的侵略者,陷入一場永無止境的噩夢。”
“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