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郡曆縣,天未亮,通守府中就已是燈火通明。
府中作戰室,一群將領齊聚,張須陀身著鎧甲,在一張碩大的沙盤前,指揮擺放旗幟、人偶......
“秦叔寶,北麵的指令到了,要求我齊郡,半月之內準備糧草,一路運往涿郡彙合。”
“我齊郡有陸路、水路兩條道,由誰負責押送為好!”
秦叔寶神情凝重,環顧四周,眾將領皆是一臉嚴肅。
“此行北上,以運糧為主,且我齊郡糧倉豐盈,確實是最重要的糧倉補給之地。”
“水路通行,沒有什麼險阻,羅士信精通糧運疏導,我建議由羅士信,走水路領兵護糧,可保萬無一失。”
邊上拿著本子記賬的羅士信,眉頭一挑,朝他擠了擠眼睛。
“屬下願領兵護糧!”
張須陀看著一旁軍需官羅士信,露出一抹怪笑。
這小子是一直沒消停過,怕在夢裡都想著領兵打仗。
自己愛才,觀他年幼怕他有失,想留在身邊,多鍛煉鍛煉。
此時見他與秦瓊兩人,擠眉弄眼,如何不知道兩人想法。
“嗯!此法倒是可行......”
羅士信麵上一喜,上前抱拳:“屬下得令,必不負通守所托!”
“還剩些日子,調配糧草,聚兵行軍等等事務,你都一並安排好。”
“得令!”
“這些調運糧草可都是輕車熟路的事,通守大人更無需擔心。”
邊上將領上前恭賀:
“祝羅小將軍,旗開得勝,安全押運糧草!”
“預祝羅將軍一路北上,早日畢功!”
......
一路經永濟渠水運,順流而下的事。不像陸路,要擔心山賊、麻匪,還有叛軍、流民什麼的不明風險。
不過羅士信也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畢竟是第一次領兵,如此順風情況下,若還是出了狀況,都對不起張通守這一直以來的信賴。
大家相聚討論了一番,便確定了水路運糧計劃。
張通守又看向眾人:
“水路的問題解決了。這陸路運輸,又由誰領兵!”
“屬下願往!”
“屬下願領兵護糧!”
“屬下也願......”
陸路不比水路,山賊橫行不說,關鍵因素,是因為去年齊郡爆發的叛軍起義。
叛軍首領王薄,唱著‘無向遼東浪死歌’,反對楊廣的窮兵黷武,拒絕為毫無意義的遼東戰爭犧牲生命。
大業七年,隋煬帝為征討高句麗,開始大規模征兵、征調民力:
成年男子需服兵役,甚至婦女、老弱被強征運輸糧草,無數家庭家破人亡,大量百姓為逃避兵役、勞役被迫逃亡。
王薄正是這些避役者中的一員,他目睹百姓白白送死的慘狀,意識到被動逃亡無法生存,遂決定聚眾反抗。
短短數月內,數千避役者投奔王薄,起義軍迅速壯大,多次擊敗前來鎮壓的隋軍地方軍伍。
雖然他的隊伍以流民為主,戰鬥力參差不齊,但是經過一年的遊擊作戰,已經與孫宣雅、郝孝德的義軍彙合,形成了反隋聯軍,對外號稱十萬軍眾。
北上運糧山路崎嶇,亦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
需要集中起來,陸陸續續發運糧車,經過渤海郡、河間郡一路往北,兩個月內,可以進入涿郡地界。
路途遙遠,且有匪患襲擾,這就給押運糧草帶來了諸多不便因素。
從曆縣方向,沿著官道,大概走五到七天左右,就到了厭刺縣。厭次縣再往北,就是渤海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