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行事之果決狠厲,似乎遠超易知玉以往的認知。
平日裡,這位侯爺多半閒雲野鶴般在外垂釣,一副與世無爭、甚好說話的模樣,
易知玉幾乎以為他是個沒什麼脾性的老好人。
卻未曾想,一旦觸及要害,他出手竟是這般雷厲風行,毫不容情。
尤其當此事牽扯到太子殿下,攸關侯府聲譽與他自身清名之時,他切割起來更是迅速得令人心驚。
即便張氏與他有多年的夫妻情分,一旦這張家要倒台,張氏無人幫襯之後,他說舍棄便舍棄了,絲毫未有半分猶豫。
還有他那親生兒女,即便沈月柔與沈明遠是他親生,他說懲罰便懲罰,未曾流露絲毫心軟。
特彆是那傷勢未愈的沈明遠,以沈仕清侯爺之尊,若想暫緩刑罰,尋個由頭將板子延後,也並非難事。
可他卻沒有絲毫遲疑,五十重板說打便打,血肉橫飛亦不能讓他喊停。
這一切,恐怕隻為了第一時間向太子殿下表明他絕不徇私、公正嚴明的立場,為了護住他自己的名聲吧。
那麼,當年呢?
當年沈府與他個人的名聲因拋棄發妻,攀附權貴的流言而遭受重創、岌岌可危之時,
他,又是如何思量的?又是如何打算的?
若當年何氏沒有選擇用那把決絕的火自焚,沒有主動赴死,他會不會……親手抹去身上這個“汙點”呢?
他會如何對待那位曾與他共患難、卻可能阻礙他錦繡前程的所謂發妻?
又會如何安置那個流著他血脈、卻可能時刻提醒他過往“不堪”的兒子?
何氏最終選擇自我了斷,是否正是因為早已窺見了沈仕清皮囊下的真實與冷酷,預見到了他和張家可能做出的更可怕的事情,才不得不以最慘烈的方式,用自己的死,換來兒子沈雲舟的一線生機?
畢竟,結發為夫妻,何氏曾是沈仕清最親密的枕邊人。
這世上,或許沒有人比她更清楚沈仕清溫和表象下的真正性情與抉擇底線了吧?
所以,無論過程如何曲折,那個溫婉的江南女子,其實從一開始,就注定沒有活路可走,是麼?
想到這一層,易知玉隻覺得一股寒意自心底悄然升起,蔓延至四肢百骸。
若真如此,那這位看似平和、甚至有些疏淡的侯爺,其心性之深沉與冷酷,或許遠比張揚跋扈的張氏更為令人畏懼。
難怪……難怪沈雲舟在知曉自己身世真相之後,並未選擇徑直去質問沈仕清,而是不動聲色地暗中調查,自行拚湊過往的碎片。
恐怕正是因為他早已深知自己父親的秉性。
沈仕清是一個絕不能容忍自身聲譽有任何汙點的人。
已然死去的何氏,連同那段於他而言不甚光彩的過去,最好永遠被埋藏,再也不該被任何人提起、被任何人知曉。
包括他沈雲舟的真正身份。
在沈仕清精心構築的局麵裡,他必須是、也隻能是張氏所出的“嫡子”。
唯有如此,才能徹底掩蓋他曾攀附權貴、拋棄發妻的過往,維護他那清名與體麵。
儘管眼下沈仕清看似對沈雲舟極為器重,甚至將世子之位也賦予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