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始終安靜垂首聆聽的易知玉,將眾人這番看似閒聊其實是理清事情以免誤會產生的對話儘收耳中。
她心知肚明,大家這般你一言我一語地打圓場,無非是擔心雲芷公主那番話會讓她這個沈雲舟的夫人會對沈雲舟和若寧之間的關係有什麼誤會。
想到這一層,她眼底不禁泛起溫軟的笑意。
沈雲舟這般光風霽月的君子,能與他成為摯友的,自然也都是光明磊落之輩。
在這樣的場合下,他們自然是不會讓朋友和自家夫人因為幾句話而有什麼誤會,所以才會這般打圓場,將事情說的清清楚楚。
最讓易知玉唇邊笑意加深的,是那位端坐前方的若寧郡主剛剛說的那番話,讓她更加確信這位郡主的良善。
經曆過上一世的種種,她早就揣測若寧郡主對自己應當是並無惡意的。
否則也不會在她送出那些不合時宜的禮物後,一而再再而三的為她求情了。
雖然上一世在這賞花宴上受儘屈辱,但那終究是因她不懂規矩,上了沈月柔的當,貿然送出狐裘、香料這些帶有特殊意味的物件,當場觸怒了太後才招致禍端。
而若寧郡主在顏麵儘失的情況下,依然向太後一再為她求情,這才將五十大板減為十板,把懲罰降到了最輕,保全了她的性命。
若非若寧郡主出麵周旋,恐怕她當時就活不成了。
所以上一世相當於是若寧郡主救下了她一條性命。
而重活一世,易知玉細細回憶思索過,她的猜想便是若寧郡主對她是並無惡意的。
給她下賞花宴的帖子,並非是要刁難她,而是因為她是沈雲舟遺孀的緣故,看在沈雲舟的麵子上,給了她幾分顏麵,這才邀請了她去參加。
而上一世的賞花宴之所以比這一世晚了三年多,易知玉也猜測過,或許是因為沈雲舟離世的緣故。
三年的喪期內,作為曾經的摯友,即便未能與沈雲舟結為連理,若寧郡主三年不辦宴席,也是對朋友最基本的尊重。
易知玉的這些揣測,在親耳聽到若寧郡主方才那番坦蕩言辭後,便更加確信不疑。
雖說若寧郡主與沈雲舟曾有過一段往事,甚至她因著沈雲舟而傷了心,但她並未借此機會說些模棱兩可的話來挑撥,反而落落大方地將事情解釋得清清楚楚,免去了一切可能產生的誤會。
單是這份氣度,便可見若寧郡主確實是心胸寬廣、光明磊落之人。
這讓易知玉更加覺得,自己找了沈雲舟暗中安排大夫為若寧郡主治病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
以郡主這般品性氣度,實在不該被那怪疾所困,明明該是一朵該燦爛綻放的鮮花,卻那般慘淡的凋零了。
也多虧了這次診治,還意外發現了郡主的病症並非突發怪病,而是遭人暗中下毒。
想到若寧郡主是被人暗中下毒所害,再聯想到她上一世自儘的結局,易知玉不自覺地攥緊了手中的絹帕。
正是因為這毒,若寧郡主上一世未及三十便香消玉殞,短暫的一生就此黯然凋落。
那時她苟活於侯府後宅,對外間世事知之甚少。
關於若寧郡主自儘的消息,還是從沈月柔斷斷續續的閒話中聽聞的。
據沈月柔說,若寧郡主是因身上的異味已濃烈到完全無法掩蓋的地步,無論用多少香粉、熏香、鮮花都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