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快馬在百草廬門前揚起一陣塵土,戛然停住。孔興隆利落地翻身下馬跨入藥鋪,他不再是之前那般垂頭喪氣,反而臉上帶著一種奇異的光彩。
他腳步匆匆,甚至沒像往常一樣寒暄藥材之事,眼中重新燃起了熾熱的光芒,對著正在為病人診脈的和子瑤急切開口道:“和姑娘!好消息!你所說的事有轉機了!”
和子瑤診脈的手指微微一顫,抬頭望向孔興隆那雙灼灼發亮的眼睛,心中猛地一沉。
白浩手中的筆差點掉在賬本上,他與正在整理藥材的黎樂迅速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錯愕與不妙。
小五也覺察到氣氛不對,捏著手中擦桌的抹布,看看孔興隆,又看看臉色微變的和姐姐。
黎樂最先反應過來,他放下手中的藥材,麵上不動聲色,心中卻已暗叫不好。白浩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內心的波瀾,努力讓表情看起來隻是尋常的驚訝。
和子瑤迅速調整好情緒,對麵前的病患溫言交代幾句,送出門後,這才來到孔興隆麵前施了個禮,露出一個略帶困惑微笑:“孔公子何出此言?子瑤愚鈍,不明白公子之意。”
孔興隆沉浸在自己找到“解決方案”的喜悅中,上前幾步,聲音帶著幾分邀功般的熱情:
“我已想到辦法了!清泉寺的明淨大師乃得道高僧,佛法無邊,能知過去未來!想必化解這‘孤鸞煞’、改運轉命,也非難事!
他與我孔家是多年的善緣,寺內常年受我家香火供奉。我這就去懇求大師下山,為你化解此劫,逆天改命!如此一來,命格之礙便可消除,你我……”
和子瑤心中一驚,萬沒想到他竟執著至此,連“逆天改命”的話都說出來了。
她急忙勸阻:“孔公子,萬萬不可!命數天定,豈是人力可強改?驚擾大師清修,子瑤罪過大了。”
然而,孔興隆此刻信心滿滿,隻當她是女兒家的推拒和謙卑,反而更加堅定:
“和姑娘不必擔憂!明淨大師神通廣大,定然有法可解!此事包在我身上!我這就去安排!等我消息!”
說罷,他竟不等和子瑤再說話,便興衝衝地轉身大步離去,衣袂帶起一陣疾風,步履間帶著幾分誌在必得的輕快。仿佛已經看到了烏雲散儘、抱得美人歸的美好未來。
看著孔興隆的身影再次消失,一眾人風中淩亂,百草廬內陷入一片短暫的死寂。
和子瑤隻覺心裡冒氣一股寒意:孔興隆並未因“克夫”之說而退縮,反而試圖用他認知中更強大的力量佛法)來“破解”這個謊言!
這就像點燃了一個小火苗,本想嚇退對方,卻不料對方搬來了風箱和燃油,火勢反而可能失控,燒及自身。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和子瑤揉著發痛的額頭,長長歎了口氣。
白浩和黎樂,此刻也笑不出來了,兩人麵麵相覷,臉上都寫著“麻煩大了”四個字。
白浩鬱悶的先開口說道:“完了……這哥們兒不按常理出牌啊!怎麼還帶找外援、開法事改命的?”
“這下可好,弄巧成拙了。”黎樂語氣無奈:“本來想讓他死心,結果他倒更來勁了,連高僧都搬出來了。”
白浩一拳輕輕捶在櫃台上,低聲咒罵了一句:“該死!千算萬算,也沒算到還有改命這一出,看來我們小瞧了這孔公子了!”
“那現在怎麼辦?”和子瑤憂心忡忡,“若真見到那什麼明淨大師,我這謊話會不會被戳破?到時恐怕更難收場。”
白浩也是一臉懊惱:“那明淨大師萬一真是個有本事的,看穿了子瑤是在說謊,豈不是更糟?或者,他就算看不穿,胡亂做場法事,然後告訴孔興隆‘命已改好’,那孔興隆豈不是更有理由纏著子瑤不放了?”
和子瑤揉了揉眉心:“看來,我們低估了孔公子的決心,也低估了這件事可能引出的麻煩。
清泉寺的明淨大師……我們想想有沒有什麼想辦法應對?否則,謊言一旦在一位‘高僧’麵前被戳穿,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麵對的,可能就不隻是一個癡纏的孔公子,還有可能被視為戲弄佛法、褻瀆神靈之人,屆時,百草廬恐怕真無立足之地了。”
“但現在我們對那位明淨大師和清泉寺一無所知,連寺門朝哪開都不知道,根本沒法提前打探虛實,怎麼想應對辦法的?”黎樂無奈的說道。
眾人一籌莫展,小五雖然不太明白“改命”的嚴重性,但也感受到空氣中壓抑的緊張,不安地看著麵色沉重的三人,沒敢開口說話。
孔興隆心中燃起希望之火,片刻不願耽擱,當快馬加鞭出城,直奔清泉村山上的清泉寺。
山道蜿蜒,林木蔥蘢,他卻無心觀賞,隻想儘快見到那位能斷人禍福的明淨大師。
他深知孔家每年捐給寺廟的香火錢數額巨大,方丈明淨大師於情於理都不會輕易駁了他的麵子。
在山門前說明來意後,小沙彌引他入內。禪房內,檀香嫋嫋,明淨大師麵容慈祥,眼眸中透著洞察世事的清明,他靜靜聽完孔興隆帶著幾分激動與懇求的敘述,手中念珠緩緩撥動,久久不語。
“阿彌陀佛。”明淨大師沉吟片刻後,緩緩搖頭,目光澄澈卻帶著一絲無奈,看向殷切的孔興隆,“孔施主,命理之說,玄奧難測,所謂改命,實乃逆天而行,非貧僧所能為。”
孔興隆聞言,臉上期待的神色頓時蒙上一層陰鬱,他語氣微沉,雖仍保持著恭敬,卻刻意提起了香火之情,話語中懇求與施壓並存:
“大師,我孔家世代禮佛,心誠至極。此次事關晚輩終身幸福與家族延續,還望大師念在我孔家多年虔誠信奉、廣種福田的份上,破例一次,下山走這一趟。”
明淨大師自然聽出了弦外之音,他閉上眼,手中念珠撚動。他深知與孔家淵源甚深,且多年來普渡眾生,有時亦不得不涉入世俗因果,權衡其中得失。
麵對孔興隆的執著與其家族常年的“功德”,他終是緩緩睜開眼,長歎一聲,眼中透著無奈與一絲妥協:“罷了,因果循環,皆有定數。老衲便隨你下山一見。
但施主須謹記:佛法無邊,隻渡有緣人,相見未必有緣,解惑未必改命。老衲此行結果如何,絕非老衲所能保證,望施主莫要強求。”
喜歡螢火時代請大家收藏:()螢火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