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駛入熟悉的小區,輪胎壓過薄雪,發出輕微的咯吱聲。窗外的景象一幀幀都是刻在骨子裡的記憶,阮萌萌看著,連日的疲憊和旅途的那點小插曲帶來的煩躁都悄然消散了。
車剛停穩,單元門就打開了,係著圍裙的媽媽探出身,臉上是藏不住的喜悅和期盼:“回來了?快上樓,菜都快涼了!”
“媽!”阮萌萌下車,小跑著過去,被媽媽一把摟住,上下打量著,“瘦了!是不是又沒好好吃飯?京都的飯菜肯定不合胃口…”
“哪有瘦,我們學校食堂挺好的…”阮萌萌笑著辯解,被媽媽拉著進了樓道。
家裡溫暖如春,空氣中彌漫著令人食指大動的飯菜香。客廳的桌子上已經擺滿了她愛吃的菜:糖醋排骨、清蒸魚、油燜大蝦、還有一小盅冒著熱氣的雞湯…全都是媽媽的手藝。
“快去洗手吃飯!”媽媽催促著,又轉身進廚房忙活最後一道青菜。
阮爸爸停好車也上來了,一邊脫外套一邊對廚房喊:“行了行了,夠吃了,彆忙活了,一起來吃。”
一家三口終於圍坐在餐桌旁。熟悉的餐具,熟悉的味道,耳邊是父母關切的詢問和嘮叨,阮萌萌心裡被一種踏實而飽滿的幸福填得滿滿的。
“學習怎麼樣?跟得上嗎?聽說京都大學牛人特彆多,壓力大不大?”爸爸夾了一塊最大的排骨放到她碗裡,問題直接切入核心。
“還行,能跟上。”阮萌萌咽下嘴裡的飯,“就是課程難度和高中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需要花很多時間自學。實驗和項目也多。”
“那是自然,頂尖學府嘛。”爸爸點點頭,眼神裡帶著驕傲,“但也彆給自己太大壓力,注意勞逸結合。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我知道。我作息挺規律的。”
“和室友處得怎麼樣?沒矛盾吧?”媽媽更關心生活細節,又給她盛了一碗湯。
“挺好的,她們人都很好,我們作息也差不多,都很愛學習。”阮萌萌簡單說了說宿舍的情況,略去了偶爾晚歸的室友,免得媽媽擔心。
“那就好。出門在外,和同學處好關係很重要。”媽媽放心了些,又開始念叨,“錢夠不夠花?京都消費高,彆省著,該吃吃該喝喝,營養要跟上…”
“夠的夠的,您上次打的錢還沒花完呢。”阮萌萌心裡暖暖的,耐心地回答著每一個問題。
&nostly是父母問,她答。聊學習,聊生活,聊未來的初步規劃。爸爸會以他過來人的經驗給出一些沉穩的建議,媽媽則更關注她的衣食住行和情緒狀態。
沒有提及高鐵站那個小插曲,也沒有追問任何關於個人感情的問題。家就是這樣,提供最堅實的後盾和最溫暖的港灣,卻不會過度侵入你的私人領域。
吃完飯,阮萌萌搶著要洗碗,被媽媽趕出了廚房:“去去去,坐車累了一天了,去看會兒電視歇著,或者回你房間收拾收拾。”
阮萌萌隻好回到自己久違的小房間。一切都和她離開時一模一樣,書桌上連灰塵都沒有,顯然媽媽經常打掃。她撲倒在自己柔軟的小床上,抱著充滿陽光味道的被子,舒服地歎了口氣。
還是家裡好。
手機震動了一下。她拿起來看。
是趙倩發來的消息,一個賊兮兮的表情包:“到家了?有沒有後續劇情?【吃瓜】”
阮萌萌笑了笑,回複:“到家了。吃飽喝足,準備躺平。沒有劇情!”
剛發送,對話框頂端又跳出一條新消息。
來自DX。
依舊簡短。
DX:到了?
阮萌萌的心輕輕一跳,手指飛快地回複:“嗯,到了。剛吃完飯。”
她看著屏幕,猶豫了一下,又補充了一句:“你吃了嗎?”
發送成功後,她把手機放在胸口,聽著自己有些加快的心跳,看著熟悉的天花板,嘴角無聲地彎起。
窗外,家鄉的雪還在靜靜地下著。
屋內,是溫暖的家,和一條來自遠方的、簡單的問候。
這個寒假,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