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陽光正好,雖然空氣中還殘留著鞭炮燃放後的淡淡硫磺味,但更多的是一種煥然一新的暖意。吃完奶奶親手包的元寶餃子(寓意招財進寶),一家人便開始出門拜年。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留在家裡等著晚輩們來拜見。阮萌萌便跟著父母,還有堂哥阮峰,一起去村裡幾位關係近的本家爺爺和長輩家裡拜年。
鄉村的年味比城裡濃烈得多,一路上遇到的人,無論熟不熟悉,都會笑著道一聲“新年好”、“過年發財”。家家戶戶門口都散落著紅色的鞭炮屑,門楣上貼著嶄新的春聯。
先去的是住在村東頭的三爺爺家。一進門,就是一陣熱鬨的寒暄。
“三叔,三嬸,給您拜年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阮爸爸笑著拱手。
“新年好新年好!快進屋!萌萌都長這麼大啦!越來越俊了!”三奶奶熱情地拉著阮萌萌的手,不住地打量,然後不由分說地就往她口袋裡塞了一個厚厚的紅包。
“這…三奶奶,不用了…”阮萌萌連忙推辭。
“拿著拿著!小孩子過年哪能不拿紅包!圖個吉利!”三爺爺也在一旁笑嗬嗬地說。
阮爸爸媽媽也趕緊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紅包,塞給三爺爺家的小孫子。一番推讓,最終紅包都各歸其主,大家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接著又去了幾家,流程幾乎一模一樣。熱情洋溢的祝福,關切備至的問候,以及必不可少的紅包往來。阮萌萌的口袋裡又多了好幾個紅包,雖然不像家裡人給的那麼豐厚,但每一個都代表著長輩的祝福和心意。
爸媽自然也準備了不少紅包,遇到輩分小的孩子,或者雖然同輩但年紀更輕的親戚,都會笑著遞上一個。看著父母送出紅包時那自然又喜悅的神情,阮萌萌忽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禮尚往來”和“人情世故”的含義。這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情感的維係和溫暖的傳遞。
走在回家的路上,陽光曬得人暖洋洋的。阮峰笑著對阮萌萌說:“怎麼樣?感受到農村過年的熱情了吧?”
阮萌萌笑著點頭,摸了摸口袋裡那一疊紅包,心裡沉甸甸的,都是被寵愛的幸福。
回到家,爺爺奶奶正送走一波來拜年的親戚。奶奶看到他們回來,立刻問:“怎麼樣?都見著了?”
“見著了見著了,都好著呢!”媽媽笑著回答,開始跟奶奶細數去了哪幾家,誰家孩子回來了,誰家老人身體硬朗。
阮萌萌回到自己臨時住的小房間,把收到的紅包一個個拿出來,整整齊齊地放在床頭櫃上。五顏六色的紅包封皮,湊在一起格外喜慶。
她拿起手機,下意識地又點開了微信。
那個對話框依然停留在她發出的照片那裡,沒有任何新消息。朋友圈裡卻被各種拜年照片和祝福刷了屏,熱鬨非凡。
她看著那疊紅包,忽然生出一種衝動。她拿起手機,對著那摞紅包拍了一張照片,然後又對著窗外院子裡正在曬太陽的爺爺奶奶和爸媽拍了一張。
。
那種期待落空的感覺雖然細微,卻真實存在。她忽然覺得,這樣一次次單向地發給他,似乎有些……不太妥當。他或許在忙,或許不方便,或許根本不在意這點瑣碎的年節分享。
她輕輕吸了口氣,退出了與他的聊天界麵,轉而點開了朋友圈。
她將那張摞在一起、色彩喜慶的紅包照片,和那張窗外院子裡家人閒適溫馨的合照,一起選中。陽光正好,爺爺奶奶眯著眼笑著,爸爸媽媽在說著什麼,堂哥在一旁幫忙拉著春聯,畫麵充滿了生活氣息。
她想了想,在輸入框裡敲下簡單的幾個字:
團圓年。
然後,設置了分組可見——她勾選了包括高中同學、大學同學和一些關係親近的朋友,那個灰色的頭像,自然也在這個分組裡。
這樣,就不是單獨發給他一個人了。她心想。這隻是一次尋常的、分享快樂的朋友圈更新而已。他看到了也好,沒看到也罷,都沒關係。
點擊發送。
幾乎是在瞬間,點讚和評論就如潮水般湧來。
趙倩:哇!紅包豐收!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
林薇:萌萌新年快樂!家裡好熱鬨啊!
王靜:團團圓圓真好。
媽媽:拍得真好!【愛心】
阮峰:把我拍得挺帥【酷】
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在提示欄裡跳動,祝福和調侃充滿了屏幕,瞬間將剛才那點微妙的失落感衝淡,重新被熱鬨的年節氣氛包圍。
她笑著回複了幾條評論,心情也變得輕快起來。
這樣就好。她在心裡對自己說。將那份想要分享的心情,攤開給所有關心自己的人看,而不是執著於某一個特定的回應。
至於他……
如果他恰好看到了,那就當是收到了一份來自遠方的、熱鬨的新年問候。
如果沒看到,或者看到了依舊沉默,那也無妨。
年的熱鬨和家人的溫暖是真實的,她此刻的快樂也是真實的,並不需要某一個人的特定回應來佐證。
她放下手機,走出房間,加入到院子裡家人的閒聊中。
“萌萌,快來幫奶奶看看這個窗花剪得漂不漂亮?”奶奶笑著招呼她。
“來啦!”阮萌萌小跑過去。
陽光灑滿院落,歡聲笑語不斷。朋友圈裡的熱鬨是虛擬的,但眼前的團圓和溫暖,才是觸手可及的真實。
而那條設置了分組可見的朋友圈,就像一枚投入湖麵的石子,在屬於她的社交圈層裡漾開了漣漪。至於能否傳到那個特定的、沉默的港灣,已經不再是她需要糾結的問題了。
新年快樂。她在心裡對所有人說,也包括那個或許看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