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搖子指簡上北鬥七星圖:
“七重境界,應北鬥七星,層層精進,各主一域:
第一重極力境:煉力之精純。導引封印之力,初掌肉身偉力,化狂瀾為深流。破境,臂生‘力之訣環’,助你達到本源之顛峰,可舉萬斤。
第二重,極甲境:鍛體之堅韌。皮肉筋骨,堅逾玄鐵,凡兵難傷。臂生體之訣環,抗力倍增。
第三重極速境:淬速之極致,身若驚鴻,動如雷霆,臂生速之訣環。奔襲之疾,遠邁生前
第四重極意境:啟感之玄微。五識通明,洞察秋毫,可辨氣機,預兆吉凶。臂生感之訣環,感知超凡。
第五重極神境:蘊神之凝定。靈台澄澈,意誌如鋼,可禦心魔幻惑。臂生神之訣環,神念穩固。
第六重極聖境:融氣之渾一。諸般偉力——本源、煞氣、非人間力,初融貫通,生生不息。臂生氣之訣環,內息浩瀚。
第七重歸元境:悟元之歸真。大道至簡,萬法歸一,返璞歸真,初窺天地法則,或得渡劫之機。臂生元之訣環,七環圓滿,大道可期。
每破一境,腕上一道七星金環脫落,臂生一道對應‘蟄龍訣環’,此非僅境界之證,更為解封一分本源,精煉一分非人間力!七境圓滿,七星鏈落,七訣環生,方為真正執掌造化,逆天改命之時!”
真人複歎:“奸佞害汝,分屍乃命,天命本難違。奈何劣徒與那舍身護道之白虎兒,行此逆天之舉。違天必染因果,竟將這劫數推至老道身前……罷,果中有因終成果…孰能定論乾坤?”
存孝雖性直,聞此玄妙法門亦心馳神往,臂上似已感那無形訣環之力:“請真人賜教,弟子銘記。”
真人最後道:“切記,此乃蟄龍睡功。龍潛九淵,非為蟄伏,乃為蓄勢。大睡七日,或為大悟一場。機緣悟性,缺一不可。汝已初窺門徑,莫失本心。”
六、匆匆彆離
山下忽傳人聲鼎沸,玄真驚呼。
扶搖子速道:“事涉深遠,非朝夕可解。速從後山去,依《蟄龍歸元訣》潛心修行。”取青銅令牌予之:“持此可通華山七十二洞天,危急可入‘希夷洞’避禍。”
存孝深深一拜,眼中赤芒儘褪,唯餘磐石之誌:“真人再造之恩,存孝永世不忘!必不負此訣!”言罷抓衣,穿窗而出。
身形如電,沒入後山雲靄,雪地唯留數枚三寸深痕,轉瞬為新雪所覆。
七、星夜讖語
是夜,扶搖子未修睡功,獨立觀星台。
子夜,一顆赤星曳尾,隕落北方。
真人長息,取千年龜甲投爐。甲裂七片,排如北鬥,然天樞位甲片血光隱現。
“師父,此乃凶兆?”玄真怯問。
扶搖子搖首:“是劫數,亦是機緣。”指北天,“三年之內,若李存孝能化煞歸元,煉儘那非人間力,便是蒼生之幸;若不能…”
語未竟,狂風驟起,燭火儘滅。
黑暗中,真人聲如幽穀:“歇息吧,明晨采藥。”
八、蟄龍初醒
百裡外山洞,存孝借月觀《蟄龍歸元訣》。
開篇雲:“龍之為物,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翱翔九天,隱則潛伏九地。人修此訣,當效龍德…”其妙在“蟄”與“歸”。非熬煉筋骨,乃於深眠大定中,神遊太虛,體若嬰兒,引天地之炁滌蕩己身,熔煉諸力。悟性通玄,機緣契合,則一日千裡;強求苦索,反墜迷障。
依訣擺“蟄龍臥”,腕上七星金環微芒流轉,似與體內封印之力遙契。呼吸漸趨綿長悠遠,如大地吐納,右目最後一點血光徹底斂去,心神沉入混沌玄奧…
夢中再臨刑場。五馬分韁,蹄踏鞭響,劇痛噬骨——
然此次,於《歸元訣》玄境導引下,他首度超然旁觀己身之亡。飛虎軍浴血鏖戰,所向披靡;袍澤紛紛倒斃,生離死彆之悲愴如潮…卻又在一種奇異的澄靜中,被緩緩梳理、沉澱…
一滴清淚滑落剛毅麵頰。
洞外,晨光破曉,雪霽天青。
一睡竟逾七日!狂暴之力於沉睡中被訣法悄然梳理導引,第一重“極力境”已臻圓滿!肉身之力雖仍封三成,卻精純凝練,控禦由心,複生前十成之威,足可開碑裂石。右腕第一道七星金環上,悄然綻開一絲細微卻清晰的裂痕。心念所感,知此境機緣已儘,欲破入第二重“極致境”,尚需新契機與磨礪。
他緩緩起身,筋骨輕鳴。右臂尺骨處,一道龍鱗狀的“力之訣環”虛影雖未現形,卻已有溫熱感隱隱傳來。
目光投向洞外蒼茫。
“康君立、李存信…晉營。”低語仇名,寒芒乍現即隱。“終須一會。然當下…”他望向東方,長安所在。“朱溫老賊,且待某家看看,汝這竊國巨寇,於長安禦座之上,可坐得安穩否!”
九、絕句餘韻
將星浴火化潛鱗,
金鎖封煞玉瓶溫。
忽見星隕北天裂,
雪掩足痕掩仇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