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曾像張國棟一樣,感受過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力。
黃四海最後那句貼著耳朵的威脅,雖然沒有聽到,但從張國棟的反應,林默也能猜出其中的惡毒。
這種人,將法律玩弄於股掌之間,將彆人的生命與尊嚴視作草芥,他比那些單純的暴力罪犯,更加邪惡。
最重要的是,他完美地符合了林默的需求。
一個罪該萬死的惡徒。
一個遊離於法律製裁之外的目標。
一個足以攪亂渾水,製造煙霧彈的犧牲品。
冰冷的殺意,在林默的心中凝聚。
“就決定是你了,黃四海。”
林默的意誌,化作一道無聲的指令,下達給了在監獄之外的,殺手死士木石。
狩獵,開始了。
——————
木石就像一顆投入大海的石子,在人流之中毫不起眼。
有過經驗的人都知道,做殺手最重要的資源是信息。
木石沒有任何遲疑,直接走進了一家網吧。
用口袋裡僅有的幾張零錢開了台機器,木石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起來。
“黃四海”,“金海理財”,“青年企業家”。
關於黃四海的信息並不難找。
他很懂得包裝自己,網絡上有大量關於他“白手起家”的勵誌故事,以及參加各種慈善活動的報道。
照片上的他,永遠是那副溫文爾雅、成功人士的模樣。
但在這些光鮮的報道之下,一些法律訴訟網站的角落裡,也記錄著“金海理財”多達數十起的合同糾紛案。
無一例外,原告方全部敗訴,理由都是“證據不足”或“屬於正常投資風險”。
一個龐大的、以法律為外衣的金融詐騙網絡,在木石的腦海中逐漸清晰。
對黃四海此人,木石也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他的教育背景、發家軌跡、社會關係網,以及其公司“金海理財”的詳細注冊信息——包括那位於城市中央商務區頂級寫字樓內的辦公地址,都已經被木石得知。
接下來,是黃四海的行動規律。
木石離開了網吧,他的身影開始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第一天,他蹲守在黃四海公司的停車場外麵。
下午六點,黃四海的賓利準時駛出。
木石不動聲色地叫了一輛出租車,遠遠地跟在後麵。
賓利最終停在了一個名為“觀瀾一品”的高檔彆墅區。
安保極為森嚴,木石沒有貿然靠近。
他隻是遠遠的,將彆墅區的每一個攝像頭位置,每一隊保安的巡邏路線和換班時間,默默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