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向治安單位的內部通告裡,將殺手組織定義為:
極度危險、手段殘忍、藐視法紀、對社會秩序構成嚴重威脅的恐怖主義性質犯罪集團。
要求各單位提升警戒級彆,發動一切力量;
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排查,強調“露頭就打,絕不姑息”。
另一份,則是經過精心修飾、麵向全市民眾的新聞稿。
稿件著重表示了對不幸罹難之人的哀悼,細數他們的貢獻和正義之舉;
強調了此次事件對“社會公共安全”的“惡劣影響”;
並將大規模暴力搜捕行動解釋為“必要的、臨時的緊急安全措施”;
旨在“保護廣大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在此期間給部分市民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
並承諾“依法依規處理後續事宜”。
稿件最後,同樣將矛頭直指神秘的“殺手組織”,呼籲市民提供線索,共同維護龍城安寧。
大多數被蒙在鼓裡的普通市民,看完新聞;
或是在茶餘飯後聽聞,反應多是茫然和下意識的恐懼。
天,連陳家都敢動,這殺手組織太嚇人了。
“怪不得前幾天查得那麼嚴,原來出了這麼大的事。”
“這些亡命之徒,可彆跑到我們這來啊。”
“陳老先生……唉,也算是為咱龍城鞠躬儘瘁了,死得慘啊……”
普通市民的聲音,在信息不對稱的引導下;
輕易被帶了節奏,紛紛譴責殺手組織的“邪惡”;
他們對“犧牲者”報以同情,甚至對前幾日的粗暴搜查,也多了一絲“理解”下的無奈。
恐懼,往往是最容易導向順從的工具。
然而,並非所有的聲音都能被輕易掩蓋。
在龍城本地的網絡論壇、社交媒體的一些角落;
尤其是在那份麵向市民的通告下方的評論區,開始冒出一些不和諧的“雜音”。
這些聲音起初微弱,卻像堅韌的野草,試圖穿透水泥地麵。
“保護市民?我家的門被治安員踹爛的時候,可沒見他們這麼客氣!”
“陳家鞠躬儘瘁?龍城一直用電荒,這不是他們故意製造的嗎?”
“隻有我覺得,這像是狗咬狗嗎?上麵的人鬥法,倒黴的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
發言者,有的是那場“鐵幕”搜查的親曆者;
他們的家門被暴力破開,財物受損,尊嚴被踐踏;
他們驚魂未定之餘,更多的是屈辱和憤怒。
有的,則是曾經直接或間接遭受過陳家及其爪牙壓迫的人;
或許是生意被奪,或許是親人蒙冤;
積壓已久的怨恨,在這一刻找到了一個小小的宣泄口。
他們的話未必條理清晰,卻帶著血淋淋的真實和切膚之痛。
這些評論,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
雖然激起的漣漪不大,卻足以讓掌控水麵之人感到刺眼。
幾乎是在這些言論出現的同時,一隻無形的大手便開始運作。
“該評論涉及不實信息,已被刪除。”
“抱歉,此內容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無法顯示。”
“您的賬號因發布違規內容,已被禁言三天。”
刪帖、禁言、封鎖賬號……一套流程熟練得令人心驚。
更可怕的是線下隨之而來的“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