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李蔭……林默的意念停留在這個名字上。
這位因“護主”而獲得陳銳信任的、成功通過清洗的死士,已經完成了他在陳家的使命。
接下來李蔭將會利用陳家的殘餘人脈和資金,以合法身份成立一家小型倉儲服務公司。
表麵上,這裡是一家再普通不過的第三方倉儲服務公司;
承接一些本地小商品的存儲和中轉業務。
但隻有林默和他的死士們知道,這裡是林默在龍城打造的又一個巢穴;
是死士們集結、休整、獲取補給的後勤樞紐,為未來的行動提供支持。
龍城的棋局暫告一段落,但棋盤的另一端,釜城的鋪墊早已開始。
林默的“目光”穿過監獄的重重壁壘,投向了那座城市,投向了已然退休的陳泰。
陳泰,那個失去了兒子、放棄了弟子、如今躲在幕後舔舐傷口的老人。
還有那位隱藏在陳泰等人背後,身份更加神秘的“那位”。
是時候,將複仇審判的利刃,指向他們了。
——————
釜城,一座以溫泉和寧靜湖光聞名的城市,近日卻籠罩在一種莫名的恐慌之中。
半個月前,一起離奇而殘忍的凶殺案打破了城市的寧靜。
退休檢察官鄭國明被人發現死於自家書房。
死狀極慘——雙眼被刺瞎,頭顱被重擊敲裂。
凶手極其專業,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痕跡。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留在現場的一張打印紙條,上麵冷冰冰地寫著一行字:
“你曾用偽證奪去我的光明,現在,感受我的黑暗。”
對打印紙條的調查迅速展開,結果卻讓所有參與案件的治安員默然無語。
二十年前,鄭國明經辦過一起轟動一時的案件:
那是一起“盲人雕塑家”陳永亮被控告故意殺人的案件。
受害者是當地一位頗有聲望的藝術評論家,被人發現死於陳永亮的工作室中;
死因是頭部遭受重擊。
案件的唯一目擊者,是一鄭姓男子。
鄭姓男子作證說,親眼看見陳永亮在爭吵中用凶器猛擊了評論家的頭部。
儘管陳永亮堅稱自己是清白的,辯稱自己趕到時評論家已經身亡;
但檢察官鄭國明在庭審中呈現了決定性證據:
一份法醫鑒定報告,指出凶器上清晰檢測出的指紋與陳永亮完全吻合。
正是這份鐵證,將雙目失明的陳永亮送入了監獄,判處無期徒刑。
陳永亮在法庭上嘶吼著“天理何在”,聲稱鄭國明製造偽證;
但無人相信一個“凶手”的辯白。
他在入獄後的第三年,便因“重度抑鬱”與世長辭。
鄭國明案件中凶手的手段,動機,甚至那句留言,都仿佛來自過去的幽靈。
恐慌的餘波尚未平息,第二起案件接踵而至。
退休法官王赫被發現死於高級溫泉彆墅的私人浴池中。
他不是溺亡,而是被用細鐵絲反複勒頸,最終窒息而死,脖頸處血肉模糊。
現場同樣留下紙條:“你誣陷我勒死彆人,現在,體驗我的痛苦。”
仔細搜查彆墅之後,還在彆墅的暗室中發現了一個古董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