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就像是小時候那樣。
他活著保護她。
他死了,也會在天上看著她的閨女,看著她好好的過一輩子。
孟鶯鶯仰著頭看著橫梁上麵的蜘蛛網,她不敢低頭,她怕一低頭眼淚就落了下來。
她也不敢去睡自己的房間,怕她睡著了,父親走了以後,她連知道都不知道。
孟鶯鶯隻能從二樓搬下來,拿著被褥鋪在了炕上,就那樣歇息在了孟百川旁邊。
這樣他夜裡咳嗽,疼痛,喝水,起夜,她都能照顧一些。
真到這一步的時候,孟鶯鶯才發現所謂的女大避父,其實也不過如此。
在生死麵前,這些都是小事。
這一晚上孟鶯鶯其實都沒休息好,因為她第一次真切地聽到了,父親痛苦的壓抑聲。
因為她在旁邊,就連痛都要忍著,生怕把她給吵醒了。
孟鶯鶯在旁邊聽著,半夜給他取了止痛藥,但是效果有,卻不大。
看著父親發抖的樣子。
孟鶯鶯想,她應該做些什麼。
就算是醫院說沒救了,起碼也要給父親一些好藥,讓父親最後一段時日,能夠沒那麼痛苦。
第二天一早孟鶯鶯起了個大早,父親痛了一夜,早上才勉強睡著了,她看著父親的睡顏,輕手輕腳的下床。
這個點出門也出不去,屯子裡麵的拖拉機最早一班,也要六點半。
孟鶯鶯索性先在外院裡麵練了下基本功,壓腿下腰高抬腿,她幾乎是一氣嗬成。
原身身體底子也好,特彆是壓腿和旋轉的時候,她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疼痛。
這是先天的跳舞苗子。
這讓孟鶯鶯難得有了一絲笑意,她是個靈活的小胖子。
她踮著腳尖,一連著三旋轉,熱身結束後。又在院子裡麵輕輕的跑了起來,她想減肥。
要想進文工團,勢必要瘦下去,胖子進不去文工團。
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孟鶯鶯不敢馬虎,一直到累到不想動了。
孟鶯鶯這才靠在小樓房的牆邊休息,注意到外麵有挑水的人。
她也有些肚子餓了,轉頭才去了廚房。
等孟鶯鶯看完廚房的存糧後,心裡便有了數。
孟百川早些年當兵,後來跛腳後便退伍,選擇拿退伍補償金回到老家。
他這人人高馬大,殺氣重,在戰場上不知道殺了多少洋鬼子。
回來後很自然的就做了殺豬這一行,這一行瞧著不起眼,也累人,但是實際上這一行油水多。
不然也不會蓋下這個兩層小樓房了。
甚至,孟鶯鶯這次進來才注意到,家裡的灶膛竟然在上麵還貼了一層白色的瓷磚。
柴火也是整整齊齊的擺的好好的。
不止沒有邋遢,反而還分外明亮的感覺。
孟鶯鶯想難怪她爸還沒走,大伯一家就忍不住吃絕戶了。這麼好的房子,就是城裡也沒有的。
所以,把房子轉到信任的人身上,這幾乎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孟鶯鶯垂著眼眸,放棄了亂七八糟的想法,有些生疏的點燃火,用著大鐵鍋先熬了一鍋米粥。
她沒用粗糧,而是下了三把精白米,幾乎是家裡為數不多的好糧食了。
在以前的時候,孟百川都是把細糧留給孟鶯鶯吃的。
他忘記了自己才是生病的那個人。
孟鶯鶯才不管這些呢,要吃那就一起吃。
又去外麵取了一些曬乾曬皺的白辣椒,配著房梁上麵沒有舍得吃的臘肉。
打算做一道他們這裡的特色,白辣椒炒臘肉。
因為她知道病重的人,嘴巴沒有味道,想要吃點有味道的,這才會選擇這道菜。
孟鶯鶯其實不會做飯,但是架不住原身會,鄉下長大的孩子,在怎麼被寵愛,這些生存技能還是會的。
所以隻是適應了一會,她便漸入佳境,白辣椒泡洗過後,切成段。
臘肉也恍不多讓,一長條的臘肉,她隻切了巴掌大的一塊,考慮到父親沒力氣咬不動的處境。
孟鶯鶯特意把臘肉切成肉丁。
孟百川是殺豬匠,他晾曬醃製的臘肉也是一絕,偏紅褐色的臘肉,肥瘦相間,半透明的肥肉緊緊包裹著緊致的瘦肉,光看著就讓人流口水。
等鍋裡麵熱油燒好後,刺啦一聲,臘肉放入鍋裡麵後,滿鍋四濺的油花,嚇的孟鶯鶯戰略性往後退。
哪怕是這樣,也不過片刻,在大火的烹飪下,那肥肉的部分就跟著變得晶瑩剔透,泛著油光,瘦肉則是收緊,顏色越發紅亮。
孟鶯鶯有些怕油濺到皮膚上,便用著鍋蓋擋在胸前,偷襲一樣把白辣椒段給扔了進去。
白辣椒翻炒的時候,吸飽了臘肉的油汁,辣味也跟著激發出來,瞬間在屋內傳開。
連帶著睡夢中的孟百川,也被香醒了,他吃力的下地,慢吞吞的走到廚房,問,“鶯鶯,一大早你做什麼好吃的?”
孟鶯鶯拿著長把鏟子在翻炒。
聞言,她抬頭甜甜一笑,眉眼彎彎,“爸,我熬了粥,還炒了一盤白辣椒炒臘肉,馬上就開飯。”
白色的煙氣,將她的麵容都給籠罩在裡麵,這讓孟百川有些恍惚,“鶯鶯。”
他的鶯鶯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甚至可以說是,她厭惡進廚房。
可是為了他這個病重的父親,她再次進了她討厭的廚房。
孟百川的眼眶有些濕潤,“你以前——”
不是最不喜歡進廚房嗎?
可惜,這句話他沒能問出來,就見到孟鶯鶯端著一盤白辣椒炒臘肉,舉到了他的麵前,眉目盈盈帶笑,還有幾分期待,“爸,你看,有沒有胃口?”
她是知道的,自從父親病重後,越來越沒胃口,吃的也都是清淡的。可是他口味重,越是清淡越是吃不下去。
基本上一天都米水未進,這都是正常的事情。在孟鶯鶯看來,到了這個地步,還不如隨心所欲的吃點,起碼心情也好啊。
孟百川沒有回答,隻是下意識地咽了下口水。
孟鶯鶯看到他的反應,就知道這道菜做對了,“馬上就開飯,等我盛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