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到晚,他們會在酒店房間裡討論熱烈。
房間裡的氣氛緊張又充滿乾勁。
桌麵上堆滿了教材、筆記本和實驗數據。
有時他們會拿白板或者紙筆奮筆疾書,邊討論邊記錄。
呂曉飛帶來了物理課本,給大家講解複雜公式與理論。
李明和趙文旭聽得十分認真,時不時點頭讚同。
張悅則細致整理實驗數據,確保每一步都完美無缺。方婷負責整體總結和安排進度。
他們討論的內容不止局限於書本知識,還包括實際操作技巧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互相分享學習方法和經驗,彼此啟發,不斷提高自身水平。
爭論也是家常便飯的事。
但這並不會讓氣氛變得尷尬或僵化,反而是這種激烈的交流促進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更優質的解決方案。
常常深夜還燈火通明,但這群年輕人並未因此疲憊不堪。相反,他們的熱情更加高漲,不斷地開拓新思維,挑戰極限。
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功於方菡菁的幫助。
要不是方菡菁擅長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來教學,喜歡用鼓勵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說不定有的人還在教室後麵擺爛玩手機呢。
所以說他們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取得今天這樣的好成績。
這時候方菡菁也看出了他們的心情不太好。
她走到了他們麵前。
“得了亞軍也不錯啊,怎麼你們還在這裡悶悶不樂?”
“老師,我們本來是想拿冠軍的。”
方菡菁看著學生們拿著亞軍獎狀卻麵露失落的表情,走上前輕輕拍了拍他們的肩膀,溫和地說:
“同學們,拿到亞軍已經很厲害了,應該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人生很長,不隻是這一次比賽,就像是長跑一樣。”
學生們依舊有些失落,其中一名叫呂曉飛的同學忍不住說道:“但是我們本來想的是拿冠軍,這次的亞軍讓我們覺得有點失望。”
方菡菁微笑著回應道:“當然我們都想拿冠軍,但成績並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關鍵是你們在這次比賽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取得了多大的進步。
這隻是人生路上的一小部分,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去實現夢想。”
她繼續激勵大家:“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次性的衝刺。
你們要學會堅持和耐心,每一次的努力都在為你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趙文旭聽著方老師的這番話,眼睛漸漸亮了起來。
她意識到這段時間自己確實有了很大提升,從剛開始對物理一竅不通到現在掌握了量子物理學,這份成長讓她十分滿足和自豪。
方菡菁接著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不要被名次限製住了。隻要不停地探索新知識,不斷提高自我,你們將來一定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