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聞言忍不住偷笑了聲:“嗬嗬,也是哈,萬一三爺爺覺得我們是給他老人家提前準備的呢?哈哈哈。”
陳文和陳沛提著香燭,先到了附近一座小山上。
兩人爺爺奶奶的墓地就在這座小山上,老兩口的墓是在一起的,因為常有人來上香的緣故,周邊也沒有什麼雜草生出來。
陳文和陳沛都是年輕人,對於很多上香的規矩肯定是不太了解的。
不過兩人也沒有敷衍了事,至少還是態度恭恭敬敬地上香,燒紙,然後跪拜。
陳沛跪拜的時候嘴裡還念念有詞呢:“爺爺奶奶,你們可要保佑我越長越漂亮呀,從普通美女變成大美女!最好是把我哥的顏值轉移給我!”
陳文:“…………”
“陳沛,你以為咱們爺爺奶奶是整容醫生啊?”陳文開口問著。
陳沛抬頭應道:“說不定是哦,還不準爺爺奶奶在下麵再就業啊?”
“你牛。”
這奇葩妹妹給陳文整無語了。
兄妹兩人走之前還放了一大餅鞭炮,劈裡啪啦響徹整個村子,也讓村裡人知道是有人上山掃墓上香了。
其實現在村子裡人不多了,年輕人都在外麵生活工作,隻剩下一些老一輩人。
陳文和陳沛都是在城裡長大,對這些村裡可能還沾親帶故的老人家並不熟悉。
不過這些老人家問起兩人是哪家的時候,陳文和陳沛也都會應上兩聲。
“走吧,去三爺爺家。”陳文回到自家,從車裡取出了周美娟之前就準備好的帶給三爺爺的一些昂貴補品。
陳文其實不確定現在三爺爺在什麼位置,好在陳沛知道,距離也不遠。
陳文這位三爺爺全名陳書義,今年高壽八十三了,身體有些問題,但基本還能生活自理,算是非常幸運的老年人了。
陳書義的家也和陳文印象中不同,雖然沒有陳文家那麼豪華,但也是很漂亮的帶院小彆墅。
陳文和陳沛上門的時候,陳書義正在小院裡的躺椅上曬著太陽,旁邊放了一壺茶和一些水果。
“三爺爺,您好興致啊。”陳文臉上帶著笑容走了過去。
陳沛也乖巧喊了聲:“三爺爺,我們來看您了,您還記得我不?”
陳書義躺著沒動,但是睜開了眼睛,先看了看陳文,應道:“小文回來了啊,在棠城大學念書念得怎麼樣了?不可荒廢學業啊。”
這三爺爺開口就給陳文的感覺就和以前不同,以前就是個本分老實的農村大爺。
“三爺爺,我一切都好,也沒有荒廢學業。”陳文應著。
然後陳書義才看向了陳沛,語氣平淡了幾分:“沛沛也來了啊。”
陳沛撇了撇嘴,心說早知道剛才就提著香燭來看三爺爺了。
陳文也看出了三爺爺的區彆對待,心裡暗自想著看來就算是有文化的三爺爺,到底還是老一代人,骨子裡重男輕女的觀念還是比較重的。
不過其實也正常,在陳書義那個年代,男孩確實和女孩不同,不光是傳宗接代的問題,很多時候在農村,一個家族的男孩夠多,才能越有話語權和更多的生存空間。
以前的農村宗族是真要械鬥的,自然是更需要男孩。
隻不過現在時代變了而已,但時代變化是難以改變老一輩人心裡的根深蒂固的想法。
這個時候,屋子裡專門負責照顧陳書義的保姆趕忙拿了兩張凳子過來給陳文兄妹兩人,又趕緊去端水。
陳文坐了下來,問著:“三爺爺,您最近身體還好吧?”
陳書義點點頭:“挺好,應該還有個幾年的活頭。”
稍頓,陳書義又問:“小文啊,你在學校處對象沒有啊?”
“沒有。”陳文笑著應道。
“那可得抓緊了,咱們老陳家要從有記載以來算起的話,你們是第二十二代子孫,我還想看到第二十三代的長孫生出來了再安心入土。”陳書義伸手拍了拍陳文,話語裡還真是相當期待。
陳沛這個時候嘀咕了句:“什麼第二十三代長孫,現在沒有這個說法了。”
“哼。”陳書義聽到了這話,不滿地哼了聲:“不管有沒有這個說法,我們老陳家的事情,你個女娃娃就不要多說了。”
陳沛年歲不大,肯定還是有些叛逆的,老人家呢也是越活越回去,不然為什麼有老小孩的說法呢。
所以陳沛和陳書義還真能拌嘴。
陳沛又道:“三爺爺,我也姓陳好不好,我也是陳家人啊。”
陳書義:“以後你嫁人了就不是了。”
陳沛氣笑了:“三爺爺,現在不冠夫姓了,我嫁人了也姓陳啊。”
“那也是你夫家的人了。”陳書義也說得吹胡子瞪眼的。
陳文拉了下還有不服的陳沛,順勢轉移了話題:“對了三爺爺,您對咱們陳家以前的事情了解多少啊?”
“那些以前的事情?”陳書義對陳文就露出了和藹的笑容,問著。
陳文想了想,問:“就是咱們家祖宗的事情,之前我們學校有個課題。”他把之前和陳同勇的那套說法拿了出來。
陳書義聽完後也沒懷疑,緩緩說著:“我小的時候啊聽我父親說過咱們老陳家祖上的事情。”
“要說我們陳家發跡,那還要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永樂時期,那也是我們陳家有族譜記載發跡的開始。”
“真是永樂年間?”陳文確認似的問著。
陳書義點點頭:“當然是,咱們老陳家的族譜就是從明朝永樂年間記錄到現在的。”
換而言之,陳文他們家這支陳姓的祖宗至少到明朝永樂年間的時候已經沒落成最底層老百姓了,差不多都沒辦法修訂族譜了,而是在當時有人重新發跡後,才開始以他為祖來重新修訂族譜。
陳文問:“那三爺爺,咱們的一世祖是何等人物啊?”
陳書義顯然對這事兒比較熟悉,直接應道:“咱們一世祖叫陳柏,字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