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三成官員,朱元璋之後有大用,他們是大明拚圖的最後一塊組成部分,有了太子的庇護,他們才能在鬥爭中得以保存。
把這檔子事先放一邊,朱元璋正忙著操辦另一些事,在清末考察許久後,老朱打算對教育製度出手了,新的開銷大戶要來了。
老朱想搞教育的決心,一點都不比當時想搞海軍來的少,不因為彆的,老朱在清末受刺激了,教育和工業化,必須提上日程。
難道是因為西歐和清末的差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點,但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一個人,誰?還記得燕雙鷹嗎,和老朱在清末見麵過得,後續也見過幾次。
老朱是明初,14世紀中葉,清末是太平天國,19世紀中葉,而燕雙鷹是20世紀前中期,時代背景,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
你可能不清楚,當老朱從燕雙鷹嘴裡知道抗日戰爭打成了什麼樣子,那時的荒謬感,不比內閣看到《論語·注釋》少半分。
隨著聊天深入,老朱知道了更多關於這片土地上的種種,久違地沉默了,割地賠款,軍閥混戰,外敵猖獗,國土淪喪……
從燕雙鷹嘴裡說出的,除了屈辱,還是屈辱,但朱元璋可以明顯感受到,在屈辱的儘頭,燕雙鷹眼中有了光,充滿希望的光。
與燕雙鷹的初次談話結束後,老朱就拜托燕雙鷹幫自己帶更多的信息,用詞沒錯,的確是拜托,兩人並非君臣,而是戰友。
燕雙鷹同意了,再次見麵時,帶來了一遝書和一份講稿,用衣服包住帶過來的,帶來的這些作品,怎麼說呢,秀了林航一臉。
這遝書,大部分是講太平天國後到燕雙鷹時期的曆史,其中著重有講關於日本明治維新的研究,初次談話老朱就問尋了許多。
這些都正常,林航也樂於看到這倆人緊密交流,你倆先聊,曆史文獻啥的不用擔心,之後會陸續上線商城的,給你們兜底。
本來是這樣想的,直到林航親眼看到,燕雙鷹把自己珍藏的馬,恩的幾本作品,包了進去,那一刻,林航知道,自己失算了。
這還沒完,在林航震驚的目光中,燕雙鷹把那份赫赫有名的《論持久戰》講稿,也打包裝了進去,這才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林航笑著搖了搖頭,好你個燕雙鷹,我承認,之前小看你了,平常隻關注你的武力和裝逼,沒想到你內心也不簡單,厲害啊。
馬,恩的作品,有的在清末位麵的西歐,已經出版了,有的還沒有問世,而燕雙鷹帶的,都是還沒來得及問世的資料作品。
很顯然,不僅老朱在探索這個世界,燕雙鷹也以自己的方式,觀察了解著這個清末位麵,並且下了賭注,賭新明勢力的領袖。
人人都是人精啊,林航喝了一口茶,繼續看戲,而拿到書的朱元璋,又仿佛回到了剛拿到《明史》的時刻,開始潛心閱讀。
當朱元璋再度從奉天殿走出後,走向內閣,腦海裡充斥著義務教育,工業化,大學,軍校,海軍,工人權益,司法改革……
而內閣,全然不知自己的陛下想乾什麼,此時還焦慮等待著陛下批複,看看怎麼處置那三成背靠太子,不願屈服的官員。
與此同時,寫出《論語·注釋》的內閣大臣,早已辭去了內閣職務,即將去陛下新成立的部門——大明外宣部任職,做部長。
由於在國士考核前就辭職了,所以又沒背鍋,一切的罪魁禍首,都變為了內閣,自己則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抽身而走。
“外宣部好啊”,內閣大臣,啊不,現在是部長了,部長滿意地點點頭,事少錢多待遇好,雖然權力沒內閣大,但安全又穩定。
不過陛下還交給自己個任務,讓自己推薦一個內宣部部長人選,這個需要上心些,必須得有做孤臣的覺悟,還得有能力才行。
畢竟內宣部的對手,想到這塊,部長不禁幸災樂禍地笑出了聲,內閣啊內閣,和太子對上的感覺很爽吧,哈哈,被火烤了吧。
這內宣部也一樣,注定會和太子的人對上,所以目前還沒適合的推薦人選,待某細細想想,而且得等,等陛下和內閣的消息。
部長抬頭,看向天空的明日,八成,部長有八成的概率,陛下會留中不發內閣的那封奏折,任由事態繼續發展,穩坐釣魚台。
如果真是這樣,部長閉上了雙眼,那陛下,您的心思,老臣應該就猜的差不多了,適合的推薦人選,必不會讓陛下您失望的。
喜歡我在幕後發係統請大家收藏:()我在幕後發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