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國興起‘大煉鋼鐵熱潮’,沒多久吳炳新也被調到了包頭,支援包鋼建設。
之後的日子裡,吳炳新選擇留在了包頭,繼續在集團裡當了一名會計。
因為聰明能乾,吳炳新很快就晉升為了會計主管,後來又被提拔為銷售科科長。
就這樣,吳炳新在包鋼一乾就是20年,而就是這20年銷售科長的經曆,為他後來成就三株帝國埋下了伏筆。
1982年,國內興起了一波‘下海經商’潮,當時44歲的吳炳新早就厭煩了一成不變的工作,果斷選擇了離開包鋼。
吳炳新靠著聰明的頭腦,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最初他通過倒賣蔬菜,掙了一點小錢,後來又靠掙的錢收購了一家糕點廠。
1989年,吳炳新的兒子吳思偉剛剛大學畢業,吳炳新帶著他來到了安徽省考察市場。
在考察中這父子倆兒偶然間了解了保健品行業的一片利好,銷售行業出身的吳炳新和兒子嗅到了一絲商機,認為這一行一定大有作為。
而此時,上海一家企業和上海交大聯合研發出來的口服液“昂立一號”剛剛問世,正在四處尋找代理商。
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吳炳新父子倆當即決定成立了‘淮南大陸拓銷公司’,通過之前幾十年的銷售經驗,他們父子倆成功拿到了‘昂立一號’的全國經銷權。
正可謂時勢造英雄,父子倆趕上了保健品行業的爆發紅利,僅僅一年的時間,吳炳新就依靠‘昂立一號’掙到了一個億!
見保健品如此暴利,吳炳新父子二人其實早就有了單乾的想法。說做就做,第二年,吳炳新繼續讓兒子吳思偉南下拓銷‘昂立一號’,而自己北上來到了山東濟南成立了三株製藥廠。
1994年,已經56歲的吳炳新推出了中國保健品市場的巔峰之作‘三株口服液’。
至於之後的事,你們應該都知道了,吳老總操盤的‘三株口服液’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他兒子吳思偉操盤的‘昂立一號’,在‘三株口服液’等競品的擠壓下銷量逐步下滑,小吳總於95年初將‘昂立一號’的經銷權轉出,回到三株公司。
吳老總為了培養接班人,將吳思偉推到董事長位置,他自己則做了三株集團的總裁。
我剛進公司的時候,吳老總還是總裁、董事長一單挑呢!”
但我們大家都清楚,在三株公司內真正說了算的還是老吳頭。
接著剛才的話題,我們幾個又分析了三株口服液真正爆火的原因。
自然離不開那不斷在市場上摸索總結出來的三大宣傳法寶報紙(宣傳單)、廣告專題片、義診活動。
這三大法寶又被我們稱之為“陸、海、空”立體轟炸式宣傳。
其中“空”自然是指在電視台上投放的加長版廣告專題片,而“海”則是指挨家挨戶投放的海量宣傳單,“陸”則是指在各地開展的義診活動。
這時老白又開口了“其實這三大法寶隻是表象,最核心的是三株口服液的宣傳定位,我們不是把它當做保健品宣傳,而是把它當做了藥品宣傳。”
是啊,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那些“巨人腦黃金”、“延生護寶液”、“昂立一號”、“紅桃k”都是按普通保健品的思路進行宣傳,而隻有我們一開始就把本是“健字號”的“三株口服液”當作藥品來宣傳。
喜歡一封淒美的分手信請大家收藏:()一封淒美的分手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