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15日,上午十點十七分。
地點是南江市第三中學高三(4)班教室。
陳帆睜開眼時,額頭還貼著課桌冰涼的木麵。他猛地抬頭,視線撞上講台前穿著灰西裝的中年男教師,對方正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函數圖像變換”五個字。教室裡風扇吱呀轉動,窗外梧桐樹影晃動,陽光斜切過一排排舊桌椅。
他低頭看自己手——指節細長,指甲邊緣有些開裂,袖口洗得發白,校服左1998年3月15日,上午十點十七分。
地點是江城第三中學高三(四)班教室。
陳帆睜開眼時,額頭還貼著課桌冰涼的木麵。他猛地抬頭,視線掃過斑駁的水泥牆、老舊的日光燈管和黑板上未擦儘的數學公式。窗外梧桐剛抽嫩芽,風穿過走廊,吹動講台邊報紙的一角。
他喘了口氣,手指攥緊校服袖口。這身體太熟悉了——瘦,肩膀窄,指節還沒長開。十八歲的手。
可他的記憶停在2023年深秋,陸家嘴那間頂層辦公室裡,屏幕上跳動著納斯達克指數。他是當時國內最年輕的對衝基金主管,代號“灰鯨”。一場車禍後,意識墜入黑暗。
現在,他回來了。
不是夢。心跳太快,耳鳴未散,但頭腦異常清醒。他需要證據,確鑿無疑的證據。
講台左側的報架上,一份《中國證券報》被風吹得微微翻頁。他盯著頭版右下角的日期:1998年3月15日。
再看內容。
“政策利好推動基建板塊回暖”——標題下,列出當日滬深股市重點個股行情。他的目光落在“陸家嘴”三個字上:收盤價7.80元,成交量較前一日放大近三倍。
陳帆呼吸一滯。
他知道這一天。曆史上,陸家嘴在3月16日啟動連續漲停,成為當年春季行情龍頭。而此刻,在這份紙質報紙上,數據完全吻合。
穿越成立。
他緩緩靠回椅子,掌心壓住大腿。震驚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緊繃的興奮。這不是重生劇本裡的粗劣複刻,而是真實的時間節點。他擁有未來二十年的金融軌跡——A股股改、四萬億計劃、互聯網泡沫、房價躍升……每一個節點都是機會。
但他不能慌。現在他還隻是個高三學生,成績平平,家裡無背景,父親早逝,母親在紡織廠做夜班。前世被家族排斥的記憶湧上來——陳家本是金融世家,可他在繼承人選中早早出局,隻因“不夠冷酷”。
這一世,他不再依賴任何人。
隻要能搭出最初的分析係統,就能撬動一切。
教室後排傳來窸窣響動。一張折成細條的紙從斜後方遞來,越過幾張課桌,輕輕碰了他的胳膊。
送紙條的是王浩,坐在倒數第二排靠窗的位置。這家夥皮膚偏黑,總穿一件洗得發灰的運動外套,課間喜歡講段子逗人笑。陳帆對他印象不深,隻記得高考前他輟學去了南方跑貨運。此刻王浩正低頭假裝記筆記,眼角卻朝這邊瞟。
陳帆打開紙條,上麵寫著:“你天天看證券報,是不是想炒股?”
字跡潦草,語氣帶著調侃。
老師正在講解三角函數,每隔五分鐘會轉身巡視一次後排。剛才那一分鐘,正好背對學生寫板書。傳紙條的時間窗口極短。
陳帆抽出筆,在紙條背麵迅速寫下七個字:“陸家嘴三日內必漲。”
他折好紙條,趁老師再次轉頭時,反手遞了回去。
王浩接住,愣了一下,隨即咧嘴笑了,小聲嘀咕:“瘋了吧,還預測股票?”
話音沒落,旁邊一個戴眼鏡的男生探頭看了紙條內容,嗤笑出聲:“陸家嘴?你知道現在多少錢一股嗎?七塊八!你以為是菜市場白菜漲價啊?”
另一個女生掩嘴笑:“人家怕是要靠炒股上清華呢。”
哄笑聲壓得很低,但在安靜的教室裡仍顯刺耳。
陳帆沒有抬頭,也沒有任何反應。他把那份《中國證券報》輕輕攤開,目光落在印刷粗糙的K線圖上。那根放量陽線像一道信號旗,插在他記憶深處。
他知道彆人怎麼看他——一個成績不上不下、沉迷財經新聞的怪胎。沒人相信高中生能懂股市,更彆說預測走勢。
可事實不需要現在就被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