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得發暗,書桌上的台燈泛著昏黃的光。陳帆的手指在鍵盤上停了幾秒,又重新敲下最後一個數字。屏幕裡,Excel表格的最後一行數據終於填滿。他往後靠了靠,脊背貼著木椅,眼睛盯著那列密密麻麻的價格記錄,一動不動。
三周的數據,全被他一個數字一個數字地輸進了這台老電腦。紙頁翻得起了毛邊,剪報按日期碼在抽屜角落,每一筆都來自清晨六點校門口的第一份《中國證券報》。現在它們變成了電子表格裡的字符,整齊排列,像一支等待檢閱的隊伍。
可他知道,這些數字不一定準。
三天前操場上的粉筆線還在他腦子裡晃著。王浩塞過來的五百塊錢壓在書包夾層,沒人知道那張紙條背後的代價——手繪K線時差了0.1元,收盤價標低了一格,誤差率2%。這點偏差在操場上沒人看得出,在係統裡卻是致命的裂痕。
他雙擊打開Excel,新建一個工作表,把原始數據複製過去。鼠標移到“工具”菜單,點了“宏”,輸入名稱“CheckPrice”。光標閃在代碼框裡,他開始敲:
IfAbs(Cells(i,3Cells(i,40.1Tls(i,5.Value=“ERROR“
這是他第一次寫VBA宏。語法是從一本舊書上抄來的,變量名是現編的,循環結構試了三次才對。他記得書上說,這種校驗能自動掃出開盤價和收盤價之間異常波動的數據點。隻要運行一次,一百條記錄就能篩完。
他按下F5。
程序卡住兩秒,彈出提示:**內存不足,無法完成操作。**
陳帆盯著那行字,手指頓了一下。機器發出輕微的嗡鳴,硬盤燈狂閃,風扇轉得越來越急。他試著關掉其他窗口,隻留Excel,再點運行。屏幕閃白,整個程序直接退出。
他試了第三次。
這次連提示都沒出,電腦直接僵住,鍵盤無響應。他長按電源鍵強製關機,等重啟進係統,Excel打開文件時跳出警告:“部分格式可能丟失。”
他沒說話,重新登錄,再次載入數據表。
窗外傳來腳步聲,由遠及近,停在他房門外。
“還沒吃飯?”母親的聲音隔著門板傳進來,“電腦玩太久對眼睛不好。”
“就快好了。”他應了一句,聲音壓得很平。
“九點半了,明天還要上學。”
“我知道,馬上。”
外麵靜了幾秒,腳步聲退去。他鬆了口氣,繼續盯著屏幕。
宏跑不了,隻能換辦法。
他翻出抽屜裡的《Excel實用技巧》,找到“條件格式”那一章。設定規則:如果某行收盤價與前一日差值超過0.1元,單元格自動標紅。一條條加進去,每設完一行就手動測試一遍。速度慢,但至少不會崩。
一百零七條數據,他設了兩個小時。
當最後一行顏色隨數值變化而跳出來時,他靠回椅子,額頭滲出一層薄汗。屏幕上,三處紅色格外刺眼。他翻出原始剪報一一核對,果然,有兩條是他在畫圖時記錯了小數點位置,另一條是報紙印刷模糊導致錄入偏差。
問題找到了。
他新建一個文檔,準備把修正後的數據另存為備份。在“另存為”對話框裡,手指敲下文件名:stockdata19983。
剛按回車,他忽然意識到不對。
少了個零。
正確應該是“199803”,他輸成了“19983”。
想改,卻發現文件已經生成。他試著關閉再打開,Excel彈窗提示:“文件格式不受支持,或已損壞。”
他點重試,再點取消,最後直接刪除文件,重新保存。
這一次,他一字一頓地核對:stockdata199803。
點擊保存,進度條走到一半,電腦風扇突然提速,屏幕閃爍了一下。
等他再打開文件夾,雙擊新文件,Excel加載到一半,窗口驟然關閉。
他又試了一次。
同樣的過程,同樣的結果。
第三次,他換路徑存到D盤,依舊打不開。右鍵查看屬性,文件大小顯示為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