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管慢慢停下打字的動作,仰靠在椅背上,盯著他看了好幾秒。
“你說什麼?Access?”
“是。隻要把紙質文檔掃描成圖像,通過簡單識彆提取文字,就能生成結構化數據表。我們現在用的係統雖然是單機版,但支持Excel導入。”
“你知道我們這台機器什麼配置嗎?”李主管忽然笑了,“賽揚300,內存64兆。跑個Word都卡,你還想跑數據庫?你以為這是什麼年代?”
“我知道硬件有限。”陳帆沒退,“但我可以優化程序,壓縮資源占用。哪怕先在一個小樣本上試試。”
“試?”李主管搖頭,“你知道公司為什麼不用這種東西?因為不可控。誰敢保證你導進去的數據沒問題?萬一格式錯亂、字段錯位,後麵全跟著崩。我們寧可慢,也不能冒風險。”
“但如果我能保證準確率呢?”
“怎麼保證?”
“我拿今天的實際數據做個對比實驗。手工組錄三百條,我用我的方法處理同樣數量。如果我的版本錯誤率不高於人工,而且時間少一半——您願不願意考慮試點?”
李主管沉默了幾秒,眼神變了。不再是單純的不屑,而是摻進了某種審視。
“你有多大把握?”
“我不說百分百。但值得一試。”
“給你一周。”他忽然開口,“七天內,做出一套能跑通的流程。能在我們這破機器上穩定運行,不出岔子。能做到,我上報技術科討論。做不到——”他頓了頓,“以後這種話就彆說了。”
“可以。”陳帆點頭。
“彆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李主管站起身,繞過桌子走近一步,“你想搞創新,想證明自己厲害。可這裡不是實驗室。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真金白銀。你要真有本事,就用結果說話。”
陳帆沒回應,隻是把手伸進口袋,摸到了那張折疊的便簽紙。他在上麵寫了四個字:**啟動計劃**。
走出辦公室時,外間的燈光有些暗。其他實習生已經開始下午的工作,鍵盤聲此起彼伏。他回到座位,打開筆記本,在首頁寫下:
**第一階段:獲取最低可行環境支持;**
**第二階段:簡化程序至適應64M內存運行;**
**第三階段:爭取一台備用機用於測試。**
寫完,合上本子。
他知道這條路不會輕鬆。Access97在如此低配設備上的穩定性本就是挑戰,更何況還要規避公司IT的監控。但他更清楚一點:這個行業對數據的認知還停留在二十年前,而這正是他能撕開裂縫的地方。
下班前五分鐘,他最後一次檢查了自己的任務清單。今日應錄入三百條,實錄三百一十二條,經抽查無誤。李主管走過來看了一眼係統報表,眉頭微動,卻什麼也沒說。
陳帆收拾書包,將那張寫著“一周期限”的便簽仔細折好,塞進內層口袋。出門時,他回頭看了一眼球形監控下的數據錄入室,目光落在角落那台長期閒置的備用機上。
它的電源指示燈是熄的,但接口完好。
他轉身走向電梯。
樓下大街上人流漸密,夕陽照在對麵銀行ATM區的玻璃罩上,反射出一片橙紅。他穿過馬路,拐進昨天那家網吧。
網管抬頭看了他一眼:“還是老位置?”
“嗯。”
他坐下,打開瀏覽器,在搜索框輸入:“Access97最低運行配置內存占用”。
頁麵加載出來,第一條信息寫著:建議最小內存為32MB,完整功能需64MB以上。
他盯著那行字,手指緩緩敲擊桌麵。
六十四兆,剛好踩在線上。
他新建了一個文檔,標題命名為“輕量化方案設計草案”,然後開始逐條列出需要刪減的功能模塊。
屏幕光映在他臉上,窗外天色一點點沉下去。
網吧角落的空調發出輕微嗡鳴,吹動了他袖口卷起的布料。
他點了杯濃茶,繼續往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