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成了。
他立刻著手部署第一個Web展示頁。目標很簡單:調用數據庫裡的陸家嘴股價數據,生成一張帶時間軸的K線圖,能在局域網內訪問。
他新建ASP腳本文件,寫入數據庫連接代碼。ODBC數據源配置花了不少時間,Access驅動在NT係統下兼容性差,他換了三種連接方式,最後用Jet引擎直連才成功。
圖表部分用HTML+CSS繪製橫縱坐標,X軸代表日期,Y軸是價格區間。程序循環讀取數據庫記錄,按比例換算成像素點,用DIV方塊拚出K線實體。
沒有JavaScript,不能做動態刷新。他隻能讓頁麵每次加載時重新查詢一次數據。
調試過程中,IIS頻繁崩潰。他查日誌發現是並發連接過多。於是限製連接池為兩個,關閉日誌記錄功能,減輕負擔。
晚上七點十七分,他在自己電腦上再次輸入服務器IP。
頁麵加載出來。
一條細線從左向右延伸,標著“陸家嘴”字樣。下方標注日期:“1998年4月6日”。右側最新價顯示為8.25元,與今日報紙一致。
圖不夠精細,格子粗大,顏色單一。但它確實是自動從數據庫提取數據生成的。
他盯著屏幕,手指懸在鼠標上方,遲遲沒點刷新。
過了十幾秒,他按下F5。
頁麵重載,新增一條數據點。時間更新為“21:17”,價格變為8.30元——剛剛手動錄入的收盤修正值被同步了。
“現在,它不止是我一個人能看到的東西了。”
他低聲說完,打開記事本,記錄當前係統狀態:
服務器運行正常,CPU溫度可控;
局域網內可訪問Web頁麵;
數據跨設備同步成功;
下一步優化圖表渲染效率,嘗試增加其他股票數據源。
窗外天已全黑,遠處路燈一盞盞亮起。教室沒裝窗簾,玻璃映出電腦屏幕的光。
他泡了杯速溶咖啡,水是從樓下接的冷水。喝了一口,苦味直衝喉嚨。
桌上攤著一本翻舊的《ASP動態網頁編程》,書頁有折角,寫著“第7章:數據庫連接池優化”。他翻開,筆尖點在某一行代碼上,開始逐字比對。
服務器風扇還在轉,發出低沉的嗡鳴。機箱側麵的指示燈一閃一滅,像某種固定的節奏。
他移動鼠標,準備修改腳本中的循環頻率參數。
鍵盤敲下第一行命令時,路由器突然閃了一下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