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茶滑進喉嚨,苦味在舌尖滯留片刻。陳帆放下杯子,指尖敲了敲鍵盤,屏幕上的日誌窗口仍在滾動——遠程終端剛剛完成一次數據拉取,狀態正常。
他沒去碰桌角的掌上電腦包裝盒,而是調出“PostMarketAnalysis0519”文件夾。昨天收盤後的那份分析報告還停留在原始狀態,未經任何修飾或歸檔。他知道,現在不是存檔的時候,而是驗證的開始。
鼠標雙擊打開交叉驗證程序,係統提示需要輸入測試集範圍。他手動劃定區間:從5月10日到5月19日,共十天數據。訓練組占七成,測試組三成。進度條啟動,CPU占用率瞬間跳升至78%。
硬盤讀寫聲重新響起,節奏比昨夜更急促。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掃過牆上的架構圖。“多維度分析模型”下方,新增了一行鉛筆標注:“加入政策響應延遲因子”。這是他在淩晨三點記下的待辦事項之一,尚未完成編碼,但直覺告訴他,這個變量必須補進去。
第一輪回測結果跳出:準確率90.1%,低於昨日實盤表現。他沒動容,關閉窗口,修改參數權重,將政策強度指數的前置反應時間從4小時延長至6小時,並引入成交量突增作為輔助確認信號。
第二輪運行。
這次耗時更長。期間打印機自動吐出一張紙,是係統生成的資源監控摘要。內存使用穩定,網絡無異常連接請求。他掃了一眼,把紙塞進檔案袋,袋子最底層仍壓著市金融辦的受理回執複印件。
結果出爐:準確率91.6%。
接近了。
他再次調整算法邏輯,在波動率計算中加入非線性衰減函數,模擬市場情緒隨時間遞減的真實效應。同時,為防止過擬合,他在訓練集中隨機剔除5%的數據點,強製模型泛化能力提升。
第三輪開始。
這一次,他沒有離開座位。時間一點點推移,窗外光線由暗轉亮,樓道裡的聲控燈熄滅。他喝了口涼白開,繼續盯著屏幕右下角的進度百分比。
當數字跳到“100%”時,主界麵彈出彙總報告:
【模型評估完成】
綜合準確率:92.3%
置信區間:[91.7%,92.9%]
過擬合檢測:未發現顯著偏差
建議版本標記:ModelV2.1
陳帆抬起手,在鍵盤上方停頓兩秒,然後敲下一行指令:“UPDATEMODELTAGTO‘V2.1ACCURACYLEAP’”。
紅字隨即出現在係統首頁頂部,像一道劃破沉寂的印記。
他還沒來得及保存截圖,手機震動了一下。林悅發來消息:“你睡了嗎?”
他回複:“剛跑完回測,準確率定格在92.3%。”
幾乎是秒回,她問:“能讓我看看過程嗎?”
半小時後,林悅推門進來,手裡拎著一個保溫桶。她把蓋子打開,熱粥的氣味散出來。“你昨晚肯定沒吃東西。”她說。
陳帆沒接話,隻是把投影儀連上主機。屏幕上緩緩展開一組圖表:左側是5月19日前六小時的政策關鍵詞熱度曲線,右側是對標普五百指數異動的相關性分析,中間一條虛線標注著係統發出預警的時間節點——早於大盤拉升整整四十七分鐘。
“這不是巧合。”他說,“我們捕捉到了信息傳導的節奏。”
林悅看著圖,眉頭微蹙。“可這些數字……真的能變成錢嗎?”
房間安靜下來。市科委派駐的技術監督員正好在這時走進來,聽見了最後一句。他站在門口笑了笑:“小姑娘問得好啊。你們這套係統,除了寫報告,還能乾什麼?”
陳帆沒有急於解釋。他切換界麵,調出一段曆史行情模擬:1997年8月,某隻地產股在政策利好發布前出現資金預埋跡象。係統根據相似模式匹配,提前兩天標記該股為“高概率響應標的”,並在實際漲幅啟動初期給出買入信號。
“如果當時有賬戶,按這個信號操作,十五個交易日收益率是41.6%。”他說。
監督員湊近了些,指著屏幕:“這能複製嗎?我不懂代碼,我就想知道,下次還能不能打出這樣的結果?”
陳帆點頭,新建一個測試任務,輸入三個獨立的曆史事件:1996年降息、1997年國債風波、1998年初信貸鬆動。係統自動提取特征向量,五分鐘後輸出預測路徑,三條曲線與真實走勢高度重合。
“它不是記住答案。”陳帆說,“是在找規律。”
監督員沉默了幾秒,拿起打印紙翻看。“行,我回去就報專家組,把你們的項目等級再提一級。”
人走後,林悅坐在原位沒動。她盯著那張模擬收益圖看了很久,忽然說:“你是不是已經在想下一步了?”
陳帆沒否認。他打開一個新的工程目錄,命名為“AutoTraderModuleDev”。裡麵隻有一個空白腳本文件,標題寫著“ConditionTriggerEnginev0.1”。
“現在還不能實盤。”他說,“但我們得先讓係統學會自己做決定。”
他啟動本地沙盒環境,導入過去一周的模擬行情數據流。設定觸發條件:技術麵金叉+政策指數大於0.8+基本麵評分高於行業均值。係統首次運行,立刻在一隻基建股上生成買入指令——時機精準,但三分鐘後又因小幅回調觸發止損,造成虛假交易。
誤判。
他立即加入動態過濾機製,設置最小波動閾值和持續時間驗證。第二次測試,係統等待更久,直到趨勢確認才出手。三次模擬操作全部成功,平均持有周期三天,總回報率符合預期。
“還不夠穩。”他自語,“但方向對了。”
林悅站起身,走到主機旁看了看散熱口的風速指示燈。“你會一直這樣下去嗎?”她問,“不停地改,不停地試?”
“隻要數據還在流動。”他回答。
她點點頭,把保溫桶留在桌上。“彆熬太晚。”
門關上後,實驗室隻剩機器運轉的低鳴。他關閉投影設備,將所有演示資料打包加密,存入“ProjectReviewQ2”目錄。然後新建文檔,標題是《自動化交易風控初設方案》,第一行寫著:“第一層防護:指令延遲緩衝機製”。
屏幕左側,模擬進程仍在運行。右側,紅字“ModelAccuracy:92.3%”依舊醒目。
他喝了口粥,溫的。
手指回到鍵盤,敲下新的一行注釋:“當係統開始思考,人才真正看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