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選定深發展、四川長虹、上海石化等五隻樣本股,導入近三年分鐘級數據,設定模型參數,啟動持續運算。任務提交後,屏幕跳出預計耗時:8小時17分鐘。
“以前在自己機器上,這種規模的訓練根本沒法跑。”他說,“要麼降維,要麼砍數據,最後出來的結果全是妥協。現在,我們可以讓模型真正看清規律。”
王教授看著不斷刷新的日誌流,良久才說:“兩周。給你兩周時間,每周最多六十小時使用額度。如果期間出現濫用、誤操作或資源浪費,權限立即收回。”
“明白。”陳帆點頭,“我們會按時提交運行報告。”
“還有。”王教授轉身前頓了頓,“彆以為換了台機器就能翻天。算力隻是工具,能不能挖出東西,還得看人。”
門關上前,他的聲音飄了進來:“今晚彆走太晚,這樓十點鎖門。”
陳帆坐回終端前,屏幕上,預測模型正逐批加載數據。第一輪迭代已完成初始化,進入梯度下降階段。他調出資源監控麵板,CPU利用率穩定在89%,內存餘量充足。
張遠這時推門進來,手裡提著兩個飯盒:“成了?”
“權限拿到了。”陳帆接過飯盒,沒打開,“模型已經開始跑,第一批結果大概明早出來。”
“我就知道你能搞定。”張遠咧嘴一笑,把飯盒擱在桌角,“剛才路過社團活動室,有人問起長虹的事,說你們是不是提前知道了內幕消息。”
“讓他們猜去。”陳帆盯著屏幕,“隻要數據對,模型穩,我們不需要內幕。”
張遠點點頭,拉開椅子坐下:“那接下來乾嘛?等結果?”
“不。”陳帆打開編輯器,“趁著機器在跑,我把波動率聚類模塊重寫一遍。原來的設計太依賴單因子,現在有了算力,可以加多維度協方差矩陣。”
他開始敲代碼,指尖在鍵盤上快速移動。張遠沒再說話,默默打開自己的筆記本,開始整理今天的日誌記錄。
窗外天色漸暗,走廊燈光自動亮起。機房內,隻有終端風扇輕微轉動,屏幕上的數字不斷跳變。
第一組預測值出來了。
深發展A股,未來72小時走勢預測曲線與實際行情對比,匹配度達到81%。誤差主要集中在第二十四小時附近的突發成交量擾動,其餘時段趨勢判斷全部正確。
陳帆停下敲擊的手指,盯著對比圖看了幾秒。
“怎麼樣?”張遠湊過來。
“還能更好。”陳帆保存當前版本,新建項目文件夾,“把成交量突增識彆加進去,作為動態修正因子。”
他重新加載數據集,調整模型結構,加入非線性權重調節層。編譯完成後,提交新一輪訓練任務。
倒計時重啟:8小時9分鐘。
陳帆靠在椅背上,眼睛仍盯著屏幕。第一條綠色進度條已經開始推進,比上一輪更流暢。
張遠打了個哈欠,忽然問:“你說王教授會不會真讓我們長期用下去?”
陳帆沒回答。
他伸手摸了摸U盤,確認它還在口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