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它現在漲,是因為散戶推的?”
“對。”陳帆點頭,“真正的動作還沒開始。等最後一批恐慌盤交出籌碼,才會真正啟動。”
“所以模型不是錯了,”李陽接話,“是在看更遠的地方。”
房間裡安靜下來。窗外天色仍暗,隻有實驗室頂燈映在屏幕上,照出三人凝住的臉。
六點十四分,係統完成全部計算。最終輸出結果顯示,第三日午後將形成標準“晨星”K線組合,理論漲幅區間為8.6%至9.8%。
陳帆撥通電話,號碼是王教授辦公室的直撥線。鈴聲響了四下,對方接起,語氣帶著被打擾的不悅。
“陳帆?這個點打電話……”
“老師,能不能請您來一趟實驗室?”陳帆語速平穩,“有個結果,想請您親自看看。”
電話那頭停頓了幾秒。“你現在又搞什麼名堂?”
“不是名堂。”他說,“是一個預測。我想知道,在您眼裡,它算不算數。”
七點零九分,王教授推開實驗室門。他穿著舊夾克,手裡拎著公文包,進門第一句話就是:“彆跟我說什麼AI炒股,我不信那些虛的。”
陳帆沒解釋,隻把顯示器轉向他,打開原始數據路徑與算法流程圖,最後調出預測圖與實時行情對比界麵。
王教授坐下,一言不發地看了十分鐘。他逐項檢查時間戳、數據來源編號、變量權重設置,甚至翻出紙筆手算了一組回歸係數。
八點整,深發展的盤口出現異動。連續三筆大買單吃掉賣一至賣三檔,價格跳升兩個價位。成交量柱狀圖陡然拉長。
“這是……”張遠盯著屏幕,呼吸輕了下來。
“晨星形態正在形成。”李陽低聲說。
九點十七分,該股收出完整“晨星”K線,全天漲幅定格在9.4%。
王教授一直坐著,直到收盤集合競價結束,才緩緩合上筆記本電腦。他抬頭看著陳帆,眼神複雜。
“你們……什麼時候開始做這個的?”
“三個月前。”陳帆答。
“用的是什麼算法框架?”
“自建的多層加權推演結構,融合了非線性擬合和狀態轉移判斷。”
王教授忽然笑了下,搖頭:“這已經不是學生項目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陳帆的肩:“比我們係去年通過的博士論文,有用得多。”
門關上後,實驗室恢複寂靜。
張遠拿起打印機剛吐出的圖表,對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嘴角慢慢揚起:“這次,是我們先看見光。”
李陽已經開始歸檔日誌,將本次運行標記為“裡程碑事件M03”。他的後台任務列表裡,新一輪壓力測試已在排隊等候。
陳帆坐在主控台前,打開新文檔,標題寫上《中長期趨勢預測模塊V1.0技術白皮書》。光標在首行閃爍,他卻沒有立刻輸入。
他的手伸向主機,將U盤從接口拔出,換了個位置插進前置USB口。這個動作完成後,他才低頭敲下第一個字。
服務器風扇持續低鳴,硬盤指示燈規律閃動,整個係統仍在運轉。
李陽忽然出聲:“下一個測試目標,要不要加上‘四川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