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已經開始修改賬戶分組策略。他在係統中創建三個獨立資金池,分彆命名並綁定對應的風控參數。每完成一項設置,界麵上的小綠點依次亮起。
“權限同步了嗎?”陳帆問。
“正在推送。”李陽敲完最後一行命令,“所有終端將在下次登錄時強製更新配置。”
主屏右下角彈出提示框:“機構化運作模式已激活。”
周婷合上筆記本,輕聲說:“下一步是不是該做每日報告模板了?”
“已經在做了。”陳帆打開一份新的文檔,列出四項必備內容:持倉變動表、風險敞口表、預警信號表、資金流向熱力圖。“以後每天開盤前十分鐘,所有人必須提交這‘三表一圖’,缺一不可。”
李陽點頭,“這樣大家都能看到整體情況,不會各自為戰。”
“還有清算流程。”周婷提議,“建議增加自動對賬功能,每天收盤後比對各賬戶實際持倉與係統記錄,差異超過千分之五就報警。”
“加上。”陳帆記下備注。
張遠靠在椅背上,看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流。“以前十幾萬的時候,一個人看盤就夠了。現在不一樣了,光靠眼睛盯不過來。”
“也不是要你們盯。”陳帆切換到係統監控麵板,“是要讓機器替我們盯。人定規則,機器執行,錯了改規則,而不是改結果。”
李陽調試完最後一個接口,伸了個懶腰。“這套東西跑起來,以後哪怕我們不在,也能照常運轉。”
“這就是目的。”陳帆關閉編輯器,返回主界麵。資金曲線穩定上揚,最新數值停留在1270391.50元。風控模塊顯示當前整體風險評級為“中低”,無異常警報。
他點開晨會紀要模板,將今天的討論內容逐條歸檔。最後添加了一條備注:自即日起,所有新策略上線前必須通過壓力測試與合規審查雙重驗證。
“下周開始試行。”他說。
張遠重新打開自己的交易終端,查看剛剛被納入統一風控框架的賬戶。原本報錯的幾筆曆史操作已被係統標紅,提示“未經過風險評估”。
“得重新規劃節奏。”他低聲說。
李陽正在整理壓力測試的日誌文件,準備歸入案例庫。他注意到最後一次模擬中,係統在第二天下跌途中曾短暫誤判反彈信號,雖然後續及時修正,但仍值得複盤。
“這裡有個延遲。”他指著一處時間戳,“響應慢了四十七秒。”
“記下來。”陳帆說,“明天優化事件監聽隊列。”
周婷翻開筆記,寫下今天的三項待辦事項:完善壓力測試模型、對接清算對賬功能、參與晨會模板終審。
服務器風扇持續低鳴,四台主機指示燈規律閃爍。主屏左側的可轉債監控列表仍在滾動刷新,那隻能源類轉債仍處於紅色預警區,正股價格連續第十三個交易日高於轉股價的130%。
陳帆盯著那條高亮條目,調出發行人股權結構變更記錄。一份半年前的股東減持公告引起他的注意——其中一名自然人股東,曾在某次公開采訪中提及“考慮資本運作新路徑”。
他把這條信息拖進分析麵板,關聯近期成交量異動。係統開始生成初步推演模型。
張遠察覺到主控台的變化,扭頭問:“又要動了?”
陳帆沒有回答,而是打開了交易指令預錄界麵,輸入一筆小額買入委托,金額五萬元,標的正是那隻能源轉債。
委托類型選為“條件單”。
觸發條件設定為:若發行人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預告,則自動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