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台右上角的紅色彈窗終於熄滅,但陳帆沒有鬆開鍵盤。他盯著剛剛歸檔的S級事件日誌,手指在回車鍵上方停頓兩秒,隨後敲下一條新指令:“啟動合規係統初始化流程。”
“開始了嗎?”周婷抬頭,指尖還停留在情緒指數曲線圖的最後一個數據點上。
“從現在起,每一步操作都要經得起審查。”陳帆聲音不高,卻讓整個實驗室的節奏變了,“我們不能再靠‘感覺’做事了。”
李陽從模擬器前轉過身,屏幕上剛跑完的壓力測試結果還沒關閉。“你是說,要把所有策略、交易、參數調整都變成標準文檔?”
“不隻是文檔。”周婷已經調出一個新的架構圖,“是建立規則引擎。我把上次預警中涉及的所有決策節點拆解出來,梳理出十八項核心監控指標——持倉集中度、資金流向異常、關聯賬戶識彆、單一品種敞口限額……每一項都會設定閾值,自動觸發預警和報告生成。”
張遠放下手中的草稿本,上麵還記著幾條做空渠道的可行性分析。“也就是說,以後哪怕我想臨時加一筆融券,也得先過係統這一關?”
“對。”陳帆點頭,“執行前必須經過合規校驗節點。如果觸發紅燈,交易凍結,需要雙人複核才能放行。這不是限製,是保護。”
李陽站起身走到主控台旁,看著周婷展示的界麵原型。“那數據源呢?我們現在用的很多信息還是手工錄入,曆史記錄也不完整,監管來查怎麼辦?”
“這正是我們要補的第一塊短板。”周婷打開一個待辦清單,“我已經把三年來的操作日誌全部導出,對照證監會最新的自查要求做了字段映射。缺失的關鍵信息,比如交易動機說明、風險評估依據、審批留痕,都需要補全。”
張遠苦笑一聲:“我那會兒記筆記隻是為了自己看得懂,哪想到還能拿來應付檢查。”
“但現在它必須能被彆人看懂。”陳帆說,“而且要經得起追問。誰在什麼時間,基於什麼數據,做出什麼決定,理由是什麼——每一個環節都要閉環。”
周婷隨即啟動了第一輪數據補錄程序。張遠翻出自己保存的紙質筆記和舊U盤,開始一條條核對上傳。李陽則著手重構數據流路徑,將原有的風控模塊與新合規係統打通,確保所有指令在執行前必須通過校驗層。
時間一點點推進,終端屏幕不斷跳出新的進度提示。淩晨三點十七分,係統首次嘗試生成完整的《季度合規自查報告》。
“失敗了。”李陽皺眉,“缺了兩組原始報價數據,導致資產分布統計無法完成。”
“哪一段?”周婷立刻追問。
“2001年6月到8月,有四十七筆場外協商交易,當時沒錄時間戳和對手方編號。”
“我去翻備份。”張遠起身走向資料櫃,取出一個貼著標簽的硬殼文件夾,“我記得那次調整是因為係統升級,中間半個月是人工台賬。”
他一頁頁對照,逐條補錄。周婷同步優化規則引擎的容錯機製,允許係統在非關鍵字段缺失時仍能生成主體報告,並自動標記待補充項。同時,她加入了操作者ID綁定和時間戳水印功能,防止後續篡改。
五點零九分,第二次生成嘗試開始。
所有人圍在主控屏前。進度條緩慢推進,一頁頁內容自動生成:資產配置明細、風險敞口彙總、利益衝突排查表、壓力測試結果歸檔……
“成功。”李陽輕聲說。
屏幕上跳出綠色對勾,一份六十七頁的PDF文件完整生成,格式完全符合監管報送標準。
“真比考注冊會計師還難。”李陽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眼睛。
“但這隻是第一步。”陳帆指著左側一塊空置的副屏,“接下來,我們要把它常態化。這塊屏,專門用來顯示實時合規狀態。”
周婷立即接入監控模塊。幾分鐘後,主控台左側亮起一片綠光——十八項指標全部處於安全區間,動態評分穩定在92.3分。
“看起來沒問題。”張遠說,“可這樣一來,反應速度會不會變慢?尤其是市場突變的時候,多一道審批,可能就錯過了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