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箱表麵的餘溫還未散儘,指尖觸上去仍能感受到一絲灼意。陳帆沒有回頭,隻是抬起手,在主控台的權限界麵輸入一串動態驗證碼。屏幕跳轉,資產管理模塊加載完成,賬戶總覽欄赫然顯示:**21,304,687.52元**。
“到賬了。”他說。
李陽從後台切換回監控視圖,核對銀行清算通道的確認記錄。三筆來自不同托管戶的大額劃轉全部完成,時間戳精確到秒。他輕敲回車,將資金池狀態同步至風控係統。
張遠站在終端旁,手機屏幕還停留在券商客戶經理發來的最後一句回複:“主經紀商通道材料已提交,等交易所反饋。”
“不是說慶典晚上才揭曉嗎?”他問。
“沒必要等到那時候。”陳帆調出係統日誌,翻到淩晨三點十七分的一條操作記錄——GPU集群G01在完成壓力測試後,自動觸發了一份加密數據包的生成與離線備份。那裡麵是過去七十二小時全球市場極端情景推演的核心結論,也是他們向幾位潛在出資人展示的唯一憑證。
“他們要看的不是PPT,是結果。”陳帆說著,打開了《係統實戰白皮書》的演示界麵。首頁列出三項近期被市場驗證的預判:四月九日創業板整體估值躍升臨界點預警、四月十二日某通信巨頭股價二次探底信號捕捉、以及四月十四日早盤流動性收縮前的倉位收縮指令執行記錄。
“這三件事加起來,換來了一千八百萬。”李陽補充,“加上原有資金滾動收益,突破兩千萬隻是時間問題。”
話音剛落,警報聲突起。
不是紅色危機提示,而是係統底層的資金流監測模塊彈出一條黃色預警:**T+0賬戶贖回請求集中觸發,累計申贖差額達三百二十一萬**。
“來得真快。”張遠立刻點開客戶畫像分析麵板。屏幕上浮現出十幾個賬戶標簽,集中在下午兩點零七分發起操作,持有人均為上周新接入的機構型客戶。
李陽迅速切入GPU集群調度界麵,啟動資金穩定性壓力模型。程序載入客戶曆史行為數據、產品持有周期、交易頻率權重等參數,不到一分鐘,輸出結果顯示:異常贖回集中在某一類偏好短期套利的資金池,其策略邏輯與當前係統持有的中長期對衝布局存在本質衝突。
“不是信任問題,是預期錯配。”李陽抬頭,“他們在等快錢。”
陳帆沒說話,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調出風險預算模塊的配置層。他新增了一個維度——“資金穩定性因子”,將客戶申贖曆史、持倉時長、信息獲取路徑等數據納入動態評分體係。隨後,他設定了分級響應機製:低穩定性的賬戶在大額贖回時需經過二級人工複核,而高信任等級的長期資金則享有優先清算權。
“改完了嗎?”張遠盯著實時波動曲線。
“已經推送。”陳帆按下確認鍵。係統開始重新分配清算隊列,同時向部分賬戶推送了一條附加說明:“當前策略正處於跨周期建倉階段,短期波動不代表最終收益表現,請參考完整回測區間。”
五分鐘後,贖回峰值回落。
李陽鬆了口氣,正準備關閉壓力模型界麵,卻發現GPU集群的日誌裡有一條異常記錄:某個子進程在處理客戶標簽聚類時,調用了一次未登記的外部接口。
“等等,”他放大時間戳,“這個IP地址……是我們自己的備案服務器?”
“應該是合規係統的自動同步。”陳帆看了一眼周婷此前搭建的披露框架,“每完成一筆大額資金變更,係統會自動生成一份符合監管要求的簡報,並存入獨立審計庫。”
“可這次同步用了私人密鑰。”李陽皺眉,“而且時間剛好卡在贖回高峰前四分鐘。”
空氣靜了一瞬。
“有人在查我們。”張遠低聲說。
“不是查,是確認。”陳帆關掉日誌窗口,“隻要我們的動作夠透明,就沒什麼好怕的。把最新版白皮書推送給所有活躍客戶,附上今日資金變動明細。”
張遠點頭,打開郵件群發模板,將一份包含三百二十七條預警信號摘要的PDF文件打包上傳。發送範圍設定為全部資產規模超百萬的持有人。
消息發出十分鐘後,第一封回信抵達。
“內容清晰,邏輯閉環。”發件人是華東地區一家家族辦公室的投資主管,“後續可追加五百萬,條件是每月提供一次係統推演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