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的手指從確認鍵上收回,終端屏幕上的任務提示已轉為待機狀態。大屏右下角的“深度輿情追蹤”選項不再閃爍,係統進入低功耗守候模式。他站起身,目光掃過主控台——六塊顯示器全部暗下,隻有中央服務器陣列的指示燈仍在規律亮滅,像一顆沉靜跳動的心臟。
“該收網了。”他說。
李陽立刻調出係統管理界麵,啟動終局協議。全係統快照開始生成,數據流最後一次在後台奔湧。硬盤讀寫燈連成一片紅光,持續了整整十七分鐘。當進度條抵達終點時,他手動切斷了所有外部接口,逐一關閉GPU節點電源。最後一塊顯卡熄滅後,機房驟然安靜下來。
張遠推來兩個防震箱,外殼印著定製編號:G01與C01。前者用於裝載GPU集群主板,後者則是主控服務器的歸宿。周婷站在C01前,打開側邊麵板,插入生物識彆模塊。她先錄入自己的指紋,再俯身對準虹膜掃描口。綠燈亮起,鎖芯發出輕微“哢噠”聲。
“雙因子認證通過。”她說,“現在沒有我們三人同時在場,誰也打不開。”
陳帆點頭,蹲下檢查箱體內部緩衝層。橡膠墊完好無損,溫控貼紙顯示當前內溫二十三度,適合長途運輸。他伸手輕壓一角,確認結構穩固,然後向李陽示意。
李陽開始拆卸服務器主板。螺絲刀擰下最後一顆固定釘時,他停頓了一下,看了眼板載芯片上的蝕刻編號——FISV2.0。這是他們三年前在實驗室手焊的第一塊原型板迭代到如今的模樣。他用防靜電袋層層包裹,放入C01箱中,合蓋前低聲說:“走好。”
周婷按下封存鍵,電子鎖自動加密。箱體側麵的顯示屏跳出一串隨機驗證碼,三分鐘後刷新一次,無法破解。
上午九點十七分,校園網絡中心發來通知:數據中心將於今日下午六點永久斷電。
“必須趕在中午前運出去。”張遠看了眼手機時間,“司機十一點到。”
陳帆沒說話,轉身走向檔案櫃。他抽出一個金屬U盤,插進備用終端,調出團隊成立以來的所有操作日誌備份。文件夾命名很簡單:【起點至終章】。他將其複製到兩塊獨立固態硬盤中,一塊隨主服務器同行,另一塊交到周婷手裡。
“這個你貼身帶著。”
她接過,放進內衣夾層,點頭。
十點五十二分,搬運車停在校門口。司機下車抽煙,看見三人抬著沉重設備箱走來,連忙掐滅煙頭跑過來幫忙。
“這玩意兒金貴,彆磕著。”張遠擋開他的手,親自將C01箱搬上車廂,固定在特製支架上。G01隨後入位,兩箱並列,用尼龍帶交叉綁緊。他又檢查了一遍減震輪和固定扣,確認無誤才退開。
“走吧。”他說。
司機剛要上車,張遠突然攔住他。“路線按原計劃,走城東主乾道,彆繞商業街。”
“那邊堵車啊。”司機皺眉。
“那就等。”張遠語氣沒起伏,“箱子不能顛,你要是圖快,我們現在就換人。”
司機盯著他看了兩秒,最終點頭,鑽進駕駛室。
校方禮堂外,畢業典禮已進行到尾聲。廣播裡正念著優秀畢業生名單。陳帆五人站在後台,穿著統一的黑色學士袍,胸前掛著團隊定製的銘牌——上麵不是名字,而是服務器編號與職責標識。
“輪到你們了。”工作人員探頭提醒。
陳帆抬腳往前走,其餘四人緊跟其後。舞台中央話筒已準備就緒,主持人遞來發言稿,被他輕輕推開。
“我代表金融洞察團隊,”他開口,聲音平穩,“不是一個人。”
台下安靜下來。
李陽、張遠、周婷三人站成一排,舉起手中銘牌。鏡頭捕捉到那一瞬,閃光燈接連亮起。
“四年前,我們從一張課桌、一台舊電腦開始。”陳帆繼續說,“沒人相信學生能做出真正有用的係統。但我們堅持了一件事——不靠消息,不賭運氣,隻追數據背後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