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分散分布的風險評分點,開始自動聚合成片狀區域。三百餘隻當前活躍的科技股被標記為“高度複現風險”,其命名方式、商業模式、資本路徑與名單中已倒閉公司高度相似。
更關鍵的是,係統回測結果顯示:若以該名單作為負麵樣本庫參與建模,過去三個月內對暴跌股的預測準確率從61%躍升至89%。
“不是巧合。”李航低聲說,“這些公司在複製失敗模板。”
陳帆凝視著屏幕上那份泛黃報紙的掃描影像。那些褪色的鉛字仿佛有了重量,壓在每一行跳動的數據之上。
“我們一直以為是在對抗市場情緒。”他說,“其實是在和一段被遺忘的曆史賽跑。”
周婷沒有接話。她正在優化算法權重,嘗試加入“公眾記憶衰減係數”——越是久遠的教訓,越容易被新一波投資者忽略。這個參數一旦啟用,模型將進一步強化對“周期性重演”的敏感度。
李航則著手建立實時監控子模塊,命名為“墓地標記”。每當有新股上市或舊股轉型涉及類似業務架構,係統將自動比對曆史死亡名單,並生成預警等級。
機房內隻剩下鍵盤敲擊聲和風扇低鳴。窗外風雨未歇,室內溫度維持在二十二度左右,空氣乾燥。
時間接近淩晨四點。
突然,李航的終端發出一聲短促提示音。
“有個異常匹配。”他皺眉,“係統在當前監測池裡發現一家公司,不僅業務模式與名單中某家已破產企業完全一致,甚至連官網設計風格都幾乎相同。”
“哪家?”陳帆走近。
“SkyLinkTecogies。”李航調出資料,“注冊於特拉華州,主打‘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去年完成B輪融資,估值已達七億美元。最近三個月股價上漲兩倍,分析師普遍看好。”
周婷快速調取其公開文件,手指一頓:“等等……它的首席技術官,叫DavidWu。”
“有問題?”陳帆問。
“名單裡那家破產公司,叫WebNexusCorp.,CTO也是DavidWu。”她放大兩份簡曆對比,“同名,同教育背景,同工作經曆。而且……任職時間連續。WebNexus倒閉三個月後,他就加入了SkyLink。”
空氣仿佛凝了一下。
“一個人帶著失敗的經驗,換個殼子重新開始?”李航聲音低了幾分。
“或者是,他知道怎麼讓屍體看起來像活著。”周婷看向陳帆,“這家公司,是不是已經在我們的做空候選池裡?”
陳帆沒回答。他已經打開風險敞口評估界麵,輸入新的篩選條件:**創始人或高管曾在曆史名單企業任職,且新項目具備相似商業模式**。
係統重新運算。
紅色高危標識再次密集浮現,數量比之前增加近一成。
其中,SkyLinkTecogies的風險評分被推至頂格。
“原來不是市場瘋了。”李航輕聲說,“是有些人根本就沒打算讓它正常過。”
周婷繼續深挖該公司的股權結構,試圖找出背後資本方。她的手指在觸控板上滑動,逐層展開股東層級圖譜。
就在她即將進入第三層離岸持股平台時,屏幕右下角的時間顯示跳到了04:17。
她的指尖忽然頓住。
終端彈出一條係統日誌提示:
【數據源響應超時,連接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