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的團隊,像一支裝備精良的特種部隊,開進了還帶著災後蕭瑟氣息的清溪鎮。
兩台專業的攝像機,長長的收音話筒,還有各種反光板和輔助設備,這些在村民眼中如同“長槍短炮”般的物件,立刻在紅星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村民們遠遠地圍觀著,眼神裡充滿了好奇、敬畏,還有一絲麵對鏡頭的緊張。
李大山穿著他最好的那件的確良襯衫,搓著手,站在鏡頭前,嘴唇哆嗦著,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宋佳展現出了她王牌記者頂級的專業素養。
她沒有急著開機,而是讓攝像師先到旁邊去拍櫻桃的特寫。她自己則搬了個小馬紮,坐到李大山身邊,像拉家常一樣,耐心地引導著。
“李書記,您彆緊張,咱們不當這是采訪,就當是跟城裡人嘮嘮嗑。”
“您就說說,那天冰雹下來的時候,您心裡是啥感覺?再看看現在這滿樹的果子,又是啥感覺?”
在她的耐心引導下,李大山緊繃的神經慢慢放鬆下來。
他從那場毀天滅地的冰雹講起,講到當初看到陳銘那份“報告”時的半信半疑,講到自己頂著全村人看傻子一樣的目光,帶著幾戶人家去鋪網時的忐忑。
最後,講到冰雹過後,掀開破爛的草席,看到底下那一顆顆完好無損的櫻桃時,那份失而複得的狂喜。
老支書講到動情處,飽經風霜的臉上,溝壑裡蓄滿了淚水,聲音都哽咽了。
鏡頭忠實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
縣電視台,燈火通明的剪輯室。
宋佳親自操刀,她雙眼布滿血絲,但眼神卻異常明亮,充滿了創作的激情。
她的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一個個鏡頭被她巧妙地拚接、組合。
畫麵以一組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航拍鏡頭開場,翠綠的櫻桃園在晨霧中延展開來,如同綠色的海洋,波瀾壯闊。
緊接著,鏡頭猛然切換,是冰雹來襲時,普通村民用手機拍下的模糊而劇烈晃動的畫麵,伴隨著砸在鐵皮棚上那令人心悸的巨響。
絕境的氣氛,瞬間被渲染到了極致。
就在觀眾的心被提到嗓子眼時,宋佳那富有磁性和感染力的旁白,緩緩響起。
“天災無情,但總有人,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畫麵上,出現了李大山布滿淚痕的臉,和他身後那片被防鳥網保護下來的果園。
緊接著,是精心拍攝的櫻桃特寫,紅潤飽滿,晶瑩剔透,仿佛一顆顆紅寶石,在陽光下閃爍著生命的光澤。
果農們質樸的笑臉,孩子們采摘櫻桃時的歡聲笑語,與之前的災難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最神來之筆的,是宋佳將一段陳銘在冰雹災害後,在田間地頭指導村民災後自救的資料畫麵,與一段縣長趙建國在某次全縣農業工作會議上,慷慨陳詞強調“三農問題重要性”的鏡頭,進行了交叉剪輯。
旁白的聲音,也在此刻變得愈發激昂。
“從一場幾乎毀滅性的天災,到如今的碩果累累。這背後,不僅僅是一位年輕乾部的科學預判,一個基層支書的果敢擔當,更體現了我們平江縣委縣政府,在趙縣長的帶領下,高瞻遠矚,始終將農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執政理念!”
主題,在這一刻,被無限升華。
報道播出當晚,縣府辦的幾個辦公室裡,氣氛顯得有些詭異。
幾個張建過去的心腹,正聚在一起,低聲嘲諷。
“聽說了嗎?陳銘那小子,居然找了縣電視台去拍他們那破櫻桃。”
“真是想出名想瘋了,一個破水果,還能吹出花來?等著看笑話吧,嘩眾取寵!”
他們都等著看陳銘這次是搞出名堂,還是徹底鬨出笑話。
晚上七點半,縣電視台黃金時段新聞專題欄目。
一期名為《一顆櫻桃的逆襲之路》的專題報道,正式播出。
當那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航拍鏡頭出現時,當宋佳那富有感染力的旁白響起時,平江縣無數個家庭的電視機前,人們的目光都被吸引了。
報道不長,隻有短短十分鐘。
但這十分鐘,卻像一部濃縮的電影大片,有絕境,有奇跡,有質樸的感動,更有高屋建瓴的政治站位。
尤其是報道的結尾。
畫麵最終定格在趙縣長一次下鄉視察農業工作時,手指遠方,意氣風發的背影上。
宋佳的旁白,如同一記洪鐘,敲在所有觀看這期節目的體製內乾部心上。
“……從科學預警到品牌打造,從田間地頭到全新的銷售渠道。清溪鎮的這顆小櫻桃,正在探索的,不僅僅是一條自救之路,更是我們平江縣農業在困境中轉型升級,尋找新出路的希望之路!”
“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在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下,才有了今天這顆來之不易的希望之果。它的未來,必將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