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江南治水:白居易“兼濟天下”_走入唐宋詩詞的河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走入唐宋詩詞的河流 > 第七十一章 江南治水:白居易“兼濟天下”

第七十一章 江南治水:白居易“兼濟天下”(2 / 2)

百姓們聽了,都願意來——他們知道白居易是個辦實事的官,修西湖堤的時候就幫了杭州百姓,肯定也不會騙他們。每天晚上,虎丘山下燈火通明,百姓們拿著鋤頭、鏟子,一起挖河,雖然累,但沒人抱怨,因為他們知道,這條河是為了自己。

白居易還是天天去工地,晚上也不例外。他拿著燈籠,在工地上走,看看哪裡挖得慢,就去幫忙;看看誰累了,就讓他歇會兒,替他挖一會兒。有次他不小心踩進泥裡,鞋子全濕了,褲腿也沾滿了泥,百姓們趕緊過來扶他,說:“白大人,您快回去吧,這裡有我們呢。”白居易卻笑著說:“沒事,我還能挖一會兒,跟大家一起乾,我心裡踏實。”

挖河的時候,還遇到了“硬骨頭”——有一段路的土特彆硬,鋤頭挖下去,隻能挖個小坑,民工們都累得直喘氣。白居易就想了個辦法:讓大家先在土裡澆水,把土泡軟了再挖。這個辦法果然管用,土泡軟後,挖起來快多了。

就這樣,用了半年多的時間,一條長七裡的河終於挖通了——這就是現在蘇州有名的“七裡山塘河”。河挖通的那天,百姓們都劃著船,在河裡慶祝,有的船上放著鞭炮,有的船上載著糧食,還有的船上坐著孩子,孩子們在船上唱歌,笑得特彆開心。

有個運貨的商人,第一次用船運糧食到城裡,激動地說:“以前用小推車運,要走半天,現在用船運,半個時辰就到了,還不累,這都是白大人的功勞啊!”

除了方便運貨,七裡山塘河還解決了灌溉問題——河邊修了很多小水渠,把河水引到田裡,百姓們再也不用怕天旱了。有個老農說:“以前天旱,我們要去很遠的地方挑水,現在打開水渠的閘門,水就流到田裡了,太方便了!”

白居易看著熱鬨的河麵,看著綠油油的田地,又想起了在杭州修堤的日子——他發現,不管是在杭州還是蘇州,真心幫百姓做事,百姓就會記著你。他在蘇州寫了首詩,裡麵有句“人稠過楊府,坊鬨半長安”,寫的就是七裡山塘河修好後,蘇州的熱鬨景象,字裡行間全是開心。

詩裡的“人間煙火氣”:《錢塘湖春行》不是寫景,是寫百姓的好日子

白居易在江南治水的時候,沒少寫詩,但這些詩跟他以前的諷喻詩不一樣,沒有憤怒,沒有委屈,全是“人間煙火氣”——寫西湖的春天,寫山塘河的熱鬨,寫百姓的笑臉。最有名的就是《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你以為他在寫西湖的春景?其實不是——“水麵初平雲腳低”,寫的是修堤後,西湖的水位剛好,不高不低,正好能澆地;“亂花漸欲迷人眼”,寫的是西湖邊的花開得熱鬨,因為水多了,花長得好;“綠楊陰裡白沙堤”,寫的就是他修的白堤,堤上的柳樹綠了,百姓們在堤上散步、聊天,日子過得很愜意。

這首詩裡的每一句,都藏著百姓的好日子。以前西湖水不好的時候,百姓哪有心思看花開、看鶯飛?天天都在愁種地、愁喝水。現在水好了,日子好了,百姓才有心情欣賞春天的美景,白居易看著這樣的景象,才會“最愛湖東行不足”——不是他喜歡逛西湖,是他喜歡看百姓開心的樣子。

他還寫過一首《觀刈麥》的後續,裡麵有句“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寫的是杭州百姓割麥的場景,跟他以前寫的“力儘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不一樣,這裡沒有辛苦,隻有豐收的喜悅——因為水利好了,小麥長得好,百姓雖然忙,但心裡開心。

有人說,白居易的詩變“軟”了,沒有以前的鋒芒了。可白居易不這麼認為,他在給朋友的信裡寫:“以前我寫諷喻詩,是想讓百姓的苦被看見;現在我寫江南的春景,是想讓百姓的好日子被記住。不管是寫苦還是寫樂,都是為了百姓,方式不一樣。”

他的詩裡,還有對治水的牽掛。離開杭州的時候,他寫了首《彆州民》,裡麵有句“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凶年”——他擔心走後,西湖的水沒人管,百姓又會受苦,所以特意叮囑後來的官員,一定要管好西湖的水,救救百姓。

離開蘇州的時候,他也放心不下七裡山塘河,特意跟蘇州的官員說:“山塘河是百姓的命根子,一定要好好維護,彆讓它淤塞了,不然百姓又要受苦了。”

百姓們也記著他的好——他離開杭州的時候,百姓們都來送他,有的提著茶葉,有的拿著絲綢,有的拉著他的手,舍不得他走;他離開蘇州的時候,百姓們劃著船,在七裡山塘河上送他,一直送了很遠,還喊著“白大人,您一定要回來啊!”

白居易站在船上,看著送彆的百姓,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他這輩子,當過諫官,寫過千古名句,可最讓他感動的,還是百姓的這份牽掛。

“達則兼濟天下”的最好注腳:不是當官多大,是幫百姓多少

白居易在江南的治水實踐,讓他真正明白了“達則兼濟天下”的意思——不是當多大的官,不是寫多少詩,是幫百姓解決多少難題,是讓百姓過多少好日子。

以前他在長安當諫官,覺得“兼濟天下”就是敢說話、敢罵貪官;到了江南他才知道,“兼濟天下”更需要務實的行動——是修一條堤,讓百姓能澆地;是挖一條河,讓百姓能運貨;是寫一篇《錢塘湖石記》,讓百姓永遠能用上西湖的水。

他在江南的那幾年,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隻有修堤、挖河、管水這些“小事”,可正是這些小事,讓杭州、蘇州的百姓過上了好日子。百姓們記著他的好,不是因為他寫了《琵琶行》,不是因為他是大詩人,是因為他修的白堤、挖的七裡山塘河,實實在在幫了他們。

後來,白居易回到長安,當了刑部侍郎,官比以前還大。但他始終沒忘記在江南的日子,沒忘記治水的經曆。他在長安也做了很多實事,比如改善監獄的條件,減輕百姓的賦稅,因為他知道,不管在什麼地方,不管當多大的官,幫百姓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晚年的時候,白居易退休回了洛陽,還經常跟朋友聊起在江南治水的日子,說:“我這一輩子,寫了很多詩,當了很多官,可最讓我驕傲的,還是在杭州修了白堤,在蘇州挖了七裡山塘河。因為那些事,真的幫到了百姓。”

詩人的手,也能托起百姓的好日子

白居易的江南治水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真正的“兼濟天下”,不是喊口號,不是寫空話,是用實際行動幫百姓解決問題——是修一條能擋水的堤,是挖一條能運貨的河,是寫一篇能管長遠的文章。

他是個詩人,手裡拿慣了筆,到了江南,他拿起了鋤頭、鏟子,跟百姓一起乾活;他寫慣了風花雪月、民生疾苦,可到了江南,他寫的是西湖的春景、山塘河的熱鬨,寫的是百姓臉上的笑容。

現在,去杭州西湖,還能看到白堤上的柳樹和桃花;去蘇州,還能在七裡山塘河上坐船,感受當年的熱鬨。這些不是冰冷的建築和河流,是白居易留給百姓的“禮物”,是他“兼濟天下”的最好證明。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