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是那些長時間被地主壓迫的人。
一聽到國家允許百姓開荒,並且三年內都不收任何賦稅,無論他們種出多少東西,都歸他們自己,他們彆提有多激動了。
確定了政策的真實性以後,爭先恐後就帶著鋤頭上了山。
不過一個短短一個月,京城周圍的這些山就已經被勤勞的百姓們開墾的差不多了。
隨後陸鶴璋又聯合著戶部的人,把這一個政策往更遠的地州傳去。
隨著中央所有的力度都投在這政策上裡,短短半年的時間,這一個政策就已經在全國流傳了起來。
開始有大批的百姓都往山上跑。
對於山路較為陡峭崎嶇一點的地方,陸鶴璋還提出了梯田的概念。
大量鼓勵當地百姓按照梯田的模式來開墾山,一來可以給山體有一個緩衝,二來也可以減少水土流失。
百姓們開墾荒地雖然累,但是一想到之後的一輩子這些土地都讓他們免費種,前三年還不收稅,他們就心裡激動無比。
一時間對提出這個政策的皇帝感恩戴德,口口聲聲都在讚揚著皇帝為百姓考慮。
隨著開墾荒地的政策進行到一半,陸鶴璋在民間考察之時也進行了農具的改良。
結合了自己現代的經驗,為這些百姓改良了大批的農具。
隨後又派人把這些農具在全國上下傳播出去,爭取讓百姓有更好的工具。
他在政策上做出的種種,都被皇帝看在眼裡。
對陸鶴璋是越發滿意了。
一年之後,他和皇帝約定的期限到了。
皇帝對他做出的這些成績也非常滿意。
雖然如今還看不到什麼太大的成果,但一切都在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著。
朝廷這麼大的力度,那些手裡有私地的地主和權貴們自然也都看在眼裡。
百姓全去開荒了,那就代表租地出土地的人少了,地主賺不到足夠多的傭金,心裡自然是有怨言的。
但是如今皇帝做的事情又沒有傷害到他們太多的利益,哪怕他們心裡不悅,手也伸不到皇帝的頭上。
隻能一點點看著朝廷的變化。
直到舉國上下都煥然一新後,皇帝再次召見了陸鶴璋:
“陸愛卿,你這方法確實管用,朕前天偷偷出宮瞧了一眼京城周圍,原本荒上都已經變成了地,已經種上了農作物,估計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豐收了。”
“京城尚且如此,相比其他地方達到這樣子也要不了多久了。”
其實皇帝還沒說的一點是,他出宮的路上聽到不少百姓都在讚歎當今皇帝的好,他心裡彆提有多開心了。
民心所向,百姓愛戴,是所有帝王一生追求的東西。
如今他好像真的做到了。
如今這樣的局麵讓他有一種成就感,隻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裡,再做一些事情讓百姓記住他。
聽著皇帝這感慨的話,陸鶴璋麵上帶著謙遜的笑容。
“如今百姓生活有了盼頭,這一切全因為我們有一個英明的帝王。”
“微臣這一年一直在全國上下走動,各個地方的百姓都在讚歎皇上仁慈,甚至還給皇上立了長生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