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_劍嘯南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二十七章(1 / 1)

崖門潮吞宋旗赤:種沉滄海,根入蠻荒

鹹淳九年的冬雪,落在襄陽城頭時已帶了血腥味。小趙蜷縮在城根的破廟裡,懷裡的焦紅薯皮被體溫焐得發燙——這是父親老趙臨終前塞給他的,說這皮上有嶽將軍的炭痕,有太祖的薯香,比玉璽還金貴。廟外傳來元軍的炮聲,震得房梁落灰,他摸出布包裡的薯種,顆顆飽滿,是從兩淮帶出來的最後一批耐寒種,原本要送去福州,卻被元軍的圍城困在了襄陽。

“後生,有吃的嗎?”一個傷兵拄著斷槍進來,鎧甲上的血凍成了冰。小趙掰了半塊紅薯乾遞過去,那是他省了三天的口糧。傷兵狼吞虎咽地嚼著,眼淚突然掉下來:“城裡早沒糧了,呂將軍讓士兵煮鎧甲吃,百姓們易子而食,這薯乾比黃金還管用啊!”小趙心頭一緊——他跟著張貴的民兵隊來送援,船剛靠岸就被元軍的火攻打散,滿船的薯種隻剩懷裡這半袋,還有張順將軍死前塞給他的字條:“薯種在,襄陽在。”

這夜,小趙跟著張貴的殘部摸向城頭。襄陽圍城已第六年,元軍的回回炮把城牆轟得滿是缺口,城外的薯田早被踏成了戰場,隻有城角偷偷種的幾株紅薯,藤蔓在雪地裡倔強地伸著。呂文煥站在城樓上,望著元軍陣裡的炮口,聲音嘶啞:“張順殉國了,張貴被俘了,援軍在哪?”小趙擠上前,扯開布包亮出薯種:“將軍,這是耐寒薯種,埋在城裡的荒地上,三個月就能收!隻要有薯,就能守!”

呂文煥盯著薯種,突然笑了,笑裡全是苦澀:“三個月?元軍的炮明天就要轟開城門了。”他摸出塊焦黑的薯皮,是當年嶽家軍在鄂州種過的品種,“我爹當年跟著嶽將軍種薯,說紅薯能養兵,可如今……”話沒說完,回回炮的轟鳴突然響起,城牆塌了一大片,碎石砸在薯種上,濺起細小的泥花。

城破那天,小趙在亂軍中被元軍砍中了胳膊,他死死抱著薯種滾進壕溝,看著呂文煥舉著降旗走出城門。元軍進城後燒殺搶掠,城角的紅薯藤被馬蹄踏斷,小趙趁亂爬起來,跟著逃難的百姓往南跑,懷裡的薯種沾著血,焦紅薯皮硌得胸口生疼。他想起張順“怒氣勃勃如生”的遺體漂在江上的模樣,想起父親說“薯種能穿破亂世”的話,咬著牙往福州方向走——那裡有陸秀夫護著的小皇帝,有大宋最後的希望。

可希望比紅薯乾還不經啃。景炎元年的福州城裡,流亡小朝廷剛立起龍旗,陳宜中就因內鬥逃了,張世傑的水師連船都湊不齊。小趙找到陸秀夫時,他正對著一堆賬本發愁:“二十萬軍民要吃飯,糧船被蒲壽庚扣了,隻能靠百姓捐糧。”小趙把薯種放在案上:“陸大人,種紅薯!這薯耐活,海邊荒坡都能長,能救十萬人性命!”

陸秀夫盯著薯種,又看了看小趙胳膊上的傷疤,當即下旨:讓小趙帶著薯種,在閩粵沿海組織墾荒。百姓們聽說能種出救命薯,扛著鋤頭就上山,連老弱婦孺都來幫忙翻地。那些日子,小趙每天隻睡兩個時辰,教大家挖壟、育苗,夜裡就守在田邊,像當年老趙守淮西的軍屯。紅薯苗冒芽那天,陸秀夫送來半袋糙米,笑著說:“陛下吃了烤紅薯,說比宮裡的點心還甜。”小趙望著田裡的新綠,以為這把薯種真能撐起大宋的天。

元軍的追兵卻比紅薯長得還快。福州破了,泉州降了,小朝廷隻能登船出海,像無根的浮萍。小趙帶著薯種擠在難民船上,江風把船帆吹得獵獵響,他看見船舷邊全是裝薯種的布包,有百姓把薯種縫在衣襟裡,說就是跳海也要帶著。陳宜中又逃了,這次是往越南跑,有人罵他沒良心,小趙卻盯著懷裡的焦紅薯皮:“良心在薯種裡,不在當官的身上。”

祥興二年的崖山,成了大宋最後的落腳處。張世傑把千艘戰船連成長城,小趙和百姓們在島上種紅薯,可剛冒芽就被元軍的封鎖斷了水源。元軍堵死了海灣,燒了陸地上的房屋,宋軍喝了十幾天海水,一個個上吐下瀉,隻能靠紅薯乾撐著。小趙給士兵們烤紅薯,焦香飄在海麵上,卻暖不了越來越冷的人心。有老兵摸著薯苗哭:“當年嶽將軍的薯田能養十萬兵,如今這巴掌大的地方,連苗都養不活啊!”

二月初六那天,元軍發起總攻。張弘範的戰船衝破了宋軍的防線,火炮把海水炸得通紅。小趙在船上幫著搬箭,看見陸秀夫抱著八歲的小皇帝站在龍舟上,龍袍被海風刮得亂飄。“趙先生,”陸秀夫把一枚玉璽塞給他,“這是大宋的印,你帶著薯種走,能走多遠走多遠。”小趙搖頭,把薯種塞進陸秀夫懷裡:“薯種要種在土裡才活,玉璽要百姓認才管用。我留下來守船!”

他跑回甲板時,宋軍的船已經燒起來了。火舌舔著布包裡的薯種,他趕緊掏出用油布裹緊,往海裡扔——那是給漁民的信號,他早前和崖山的漁民約好,看見漂浮的薯種就撿走,種在南海的島上。元軍衝上船時,小趙摸出焦紅薯皮,塞進一個小兵手裡:“記住,這是太祖的薯種皮,是大宋的根!”說完,他抱著一根燃燒的桅杆,跳進了翻騰的海浪裡。

那天的崖門海,浮屍十萬。有漁民在浪裡撿到半袋薯種,油布上沾著血,還裹著塊焦紅薯皮,上麵“民心”二字被海水泡得模糊,卻依舊能看出炭痕的紋路。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時,懷裡還揣著幾棵紅薯苗,苗葉在海浪中漂了很遠,像一麵麵綠色的小旗。張世傑突圍後遇颶風沉船,臨終前還喊著“還我薯田”,聲音被浪濤吞得沒了蹤影。

元軍占領崖山後,在島上搜燒宋人物品,卻沒人在意那些藏在石縫裡的薯種。有老漁民把薯種埋在自家的漁寮旁,每天偷偷澆水;有逃到海南的百姓,在荒坡上種出了第一株紅薯苗;還有被元軍擄走的農夫,把薯種藏在發髻裡,一路帶到了北方。

幾年後,南海的小島上,一個孩童拿著塊焦紅薯皮,問爺爺這是什麼。老漁民望著海麵上的歸帆,聲音沙啞:“這是大宋的烤紅薯皮,當年有群人用性命護著它,說隻要種出紅薯,就還有盼頭。”孩童似懂非懂地點頭,把紅薯皮放進兜裡,跑向田裡——那裡的紅薯藤爬滿了山坡,在陽光下綠得發亮,甜香飄得很遠,飄過崖門的海浪,飄向曾經的大宋江山。

大宋亡了,可紅薯還在長。那從汴梁傳下來的薯種,經了戰火,沉了滄海,終究在蠻荒的土地上紮了根,像那些沒說出口的念想,在歲月裡悄悄發芽,等著有一天,再烤出滿爐的焦香。

本章結束


最新小说: 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 恐怖直播:噓,有人在看你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藍星劍皇 大唐:上任京州尹,皇帝求我貪贓枉法? 穿到大秦當神醫,建立千年世家 山花寂寥 在生存遊戲裡總被誤認為是NPC 重生妲己:開局斬了封神榜 青藍染:八零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