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將聚焦於陳凡從趙虎儲物袋中獲得的資源,以及他如何利用這些資源進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創造”。
第七章儲物袋裡的世界
回到那間四麵漏風的破舊小屋,陳凡反手插上門栓,屋內頓時陷入一片黑暗,隻有窗外稀疏的星光勉強透入。他並沒有點燃油燈,對於他而言,微弱的光線已足夠視物,黑暗反而能提供更好的掩護。
他盤膝坐在冰冷的板鋪上,這才將那個從趙虎身上取來的灰色儲物袋拿在手中。
儲物袋,修士最基礎的裝備,內含須彌空間。對於無法動用靈力的陳凡而言,這本應是無法開啟的禁忌之物。但陳凡的臉上沒有絲毫為難之色。
在他的“洞察”視野下,儲物袋表麵那些細微的、用於識彆主人靈力波動的符文結構,如同電路板上的加密芯片一樣清晰可見。這並非無法破解的絕對防禦,隻是一個基於特定能量頻率的“鎖”。
“結構不算複雜,能量層級很低……核心識彆符文有三個節點,利用靈力共振原理……那麼,反向推導,模擬一個反向的、低強度的能量脈衝,應該可以造成短暫的識彆混亂……”
陳凡低聲自語,大腦飛速運轉。他無法產生靈力,但他可以利用物理現象模擬出近似的能量效應。
他拿出之前從腐骨沼提煉出的那幾塊“沉星鐵”金屬錠,又找出幾段韌性極佳的獸筋和之前收集的、具有微弱能量導性的礦石薄片。他的雙手在黑暗中靈巧地動作起來,如同最精密的機床,利用一塊邊緣鋒利的石片,開始在沉星鐵上刻畫極其細微的凹槽,並將獸筋和礦石薄片以特定方式連接、固定。
這不是煉器,更像是在組裝一個精密的物理儀器。
半個時辰後,一個巴掌大小、結構古怪、由沉星鐵作為基座、鑲嵌著導能礦石、以獸筋作為傳導媒介的簡陋裝置完成了。它看起來像是個拙劣的兒童玩具,毫無靈光。
陳凡將裝置的一個觸點小心翼翼地對準儲物袋的符文核心節點,另一隻手則拿起一塊表麵光滑的鵝卵石,開始用一種特定的頻率和力度,輕輕敲擊裝置的另一個觸點。
“噠…噠噠…噠…噠噠噠…”
敲擊聲輕微而富有節奏。這不是隨意敲打,而是在通過振動,將一種模擬特定靈力波動頻率的機械能,傳導至導能礦石,再經由沉星鐵基座放大和聚焦,最終作用於儲物袋的識彆符文。
一次,兩次……十次……
陳凡的心神完全沉浸在這種精密的“解碼”過程中,額角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這對控製力的要求極高,頻率、力度稍有偏差,都可能前功儘棄,甚至觸發儲物袋的自我保護機製(如果趙虎的袋子有這種高級功能的話)。
突然,儲物袋表麵微不可察地閃過一道幾乎看不見的光暈,隨即沉寂下去。
陳凡停下了敲擊,嘗試著將意念集中,如同拉開一個普通布袋的抽繩一般,輕輕一扯。
“開了。”
他的嘴角勾起一絲極淡的弧度。儲物袋的禁製,被這種近乎物理黑客的方式,暫時繞過了。
意識探入袋中,一個約莫立方米大小的灰蒙蒙空間呈現在他“眼前”。空間裡雜七雜八地堆放著一些東西:
幾十塊下品靈石,散發著微弱的靈氣波動。
幾瓶最基礎的“聚氣丹”、“回春散”,品質低劣,丹毒明顯。
幾本獸皮封麵的書籍:《青雲煉氣訣(基礎篇)》、《低階法術概要(火球術、輕身術)》、《常見藥草圖解》。
一些雜七雜八的材料:低階妖獸的皮毛、骨骼,幾塊常見的金屬礦石。
還有幾套換洗的青雲宗外門弟子服飾,以及一些金銀俗物。
這就是趙虎的全部家當,一個底層外門弟子的典型配置,寒酸得可憐。但在陳凡眼中,這卻是一座寶藏!尤其是那些靈石和基礎功法典籍!
他首先將靈石全部取出。靈石,這個世界的能量貨幣,其內部蘊含著穩定而純淨的靈氣。修士可以直接吸收,但陳凡不能。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靈石對他無用。
“高純度能量結晶……結構穩定……能量釋放可控……”陳凡拿起一塊下品靈石,在手中摩挲著。在他的視野裡,靈石內部那有序排列的能量結構,如同另一個世界的標準電池。“無法直接利用其靈氣,但可以將其作為……能源。”
一個大膽的構想在他腦中形成。他無法修煉,但或許可以製造一個能夠利用靈石能量的“設備”!比如,一個能夠發出高強度熱能或激光的“工具”?或者,一個簡易的防護力場發生器?
這個想法讓他心跳微微加速。這將是真正意義上,跨越能量壁壘的第一步!
他又拿起那幾本功法典籍,快速翻閱起來。雖然內容粗淺,但卻是了解這個世界主流修煉體係最直接的窗口。他看得極快,幾乎過目不忘,大腦同時高速分析著其中的邏輯。
“《青雲煉氣訣》,效率低下,靈力運行路線存在十七處可優化節點,對經脈負荷不均……《火球術》,能量凝聚方式粗糙,逸散率超過百分之四十,結構不穩定……《輕身術》,對引力場和空氣阻力的利用方式原始……”
片刻之間,這些被普通外門弟子奉為圭臬的典籍,已被他剖析得淋漓儘致,並找出了無數“漏洞”和“優化方案”。他甚至已經開始在腦中構建更高效、更安全的替代模型。
最後,他檢查了那些丹藥,隻是聞了聞,便判斷出成分和煉製手法的粗劣,隨手放在一邊。倒是那些低階妖獸材料和金屬礦石,或許在以後的“製造”中能用得上。
清點完收獲,陳凡將大部分東西放回儲物袋(隻留了幾塊靈石和《低階法術概要》在外麵),然後開始處理那個被破解的儲物袋。他小心地抹去了自己剛才暴力破解時留下的所有能量痕跡(主要是物理振動殘留),並利用沉星鐵的屏蔽特性,製作了一個極薄的內襯,將儲物袋原有的識彆符文部分包裹起來,使其對外界的靈力探測變得更加不敏感。
這樣一來,隻要他不主動在大庭廣眾之下使用,這個儲物袋暫時就是安全的。
做完這一切,天色已近黎明。
陳凡沒有絲毫睡意,反而精神奕奕。他拿起一塊下品靈石和那本《低階法術概要》,目光落在了最簡單的“火球術”模型解析圖上。
“能量引導……結構塑形……穩定與控製……”他喃喃自語,手指無意識地在冰冷的地麵上劃動,勾勒出一個個複雜的幾何圖形和能量流動方程式。
他無法施展火球術,但他或許可以……造一把槍。
一把不需要靈力,卻能發射出類似火球術能量攻擊的……槍。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便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瘋長。
知識就是力量。而此刻,他手中終於握有了將知識轉化為力量的……第一塊“礦石”。
黎明前的黑暗中,陳凡的眼中,閃爍著如同星辰般冰冷而堅定的光芒。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正在他腳下,緩緩鋪開。
(第七章完)
第八章將聚焦於陳凡的第一次“創造”嘗試,以及小石頭突破後帶來的微妙變化。
第八章蝕刻靈紋
接下來的日子,陳凡的生活看似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劈柴、挑水、完成雜役,沉默寡言。趙虎果然如驚弓之鳥,遠遠看到陳凡便繞道走,甚至不敢與他對視,仿佛那晚的陰影依舊籠罩著他。雜役區恢複了表麵上的秩序,隻是暗地裡,關於小石頭突破煉氣一層的消息,還是如同水麵的漣漪,悄然擴散開來。
一個資質低劣的雜役竟能突破,這在外門底層引起了一些小小的議論。有人認為是小石頭走了狗屎運,得了什麼機緣;也有人猜測他可能身懷某種不為人知的天賦。負責管理雜役的那位外門執事,在確認小石頭確實踏入煉氣一層後,也隻是例行公事地記錄在冊,並未過多深究。畢竟,煉氣一層的雜役,依舊是底層,隻是從“凡人雜役”變成了“修士雜役”,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彆,依舊要乾最累最臟的活。
然而,對小石頭而言,這卻是人生的巨變。他正式脫離了凡胎,擁有了微末的神通,雖然隻是能讓身體輕健些,力氣大些,但已是雲泥之彆。他對陳凡的感激之情無以複加,修煉陳凡改良後的功法更是勤勉不輟。
陳凡對此樂見其成。小石頭的存在,像是一個活生生的實驗樣本,驗證著他對於這個世界修煉體係優化思路的正確性。同時,一個擁有一定自保能力的“助手”,也能幫他分擔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讓他有更多時間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他的“研究”重點,已然放在了那幾塊下品靈石和“火球術”的原理上。
夜深人靜,油燈如豆。
陳凡麵前的工作台上(其實就是一塊相對平整的石板),擺放著幾塊下品靈石、那些從腐骨沼提煉的“沉星鐵”錠、以及一些打磨好的導能礦石片和獸筋。旁邊,還攤開著那本《低階法術概要》,火球術的靈力運行圖譜被他用炭筆在旁邊進行了大量的注釋和修改,布滿了各種箭頭、公式和能量流方程。
“直接模擬火球術的能量結構,需要精確的靈力控製,此路不通。”陳凡凝視著圖譜,指尖輕輕敲擊石板,“必須轉換思路……將靈石視為能源,設計一個能量轉換和發射裝置。”
他的構想,是一個單發的、一次性的“靈能脈衝裝置”。核心在於如何安全、可控地將靈石內的能量引導出來,並塑形成具有破壞力的脈衝。
“關鍵點一:能量提取。不能直接破壞靈石結構,那樣會導致能量瞬間失控爆炸。需要一種溫和的‘撬動’方式……”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導能礦石片上。這些礦石雖然導靈性遠不如專門的導靈材料,但勝在結構簡單,易於加工。他選擇了一種結構最穩定、雜質最少的薄片,開始用磨尖的沉星鐵碎屑,在其表麵刻畫極其細微的紋路。
這不是陣法符文,而是他基於對電磁感應和壓電效應的理解,設計的微型“能量感應線圈”和“觸發開關”。紋路細如發絲,要求精度極高,稍有偏差便會失效。陳凡全神貫注,呼吸近乎停滯,整個人的精氣神都凝聚在指尖,動作穩定得如同機械。
“關鍵點二:能量塑形與聚焦。提取出的能量是發散的,需要約束和定向……”他拿起一小塊沉星鐵,開始小心翼翼地將其內部掏空,打磨成一個一端開口、內壁極其光滑的喇叭狀圓筒。沉星鐵對能量波動的天然微弱屏蔽和反射特性,正好可以用來約束能量流的方向。
“關鍵點三:穩定與控製。必須確保能量脈衝在離開‘槍管’前保持穩定,避免在裝置內部爆炸……”他在“槍管”內部特定位置,又鑲嵌了另外幾片刻有不同紋路的導能礦石片,構成一個簡單的“諧波穩定器”,這是他根據聲波共振原理進行的跨領域應用。
這是一個極其繁瑣和考驗耐心的過程。沒有現代工具,全靠雙手和簡陋的磨石、刻刀。失敗是家常便飯。一塊導能礦石片因為刻畫時力度稍大而碎裂;一個“槍管”因為內壁打磨不夠光滑導致能量模擬測試(用微弱靜電代替)時發生散射……
陳凡沒有絲毫氣餒。每一次失敗,都是寶貴的數據。他不斷調整著紋路的深度、角度,“槍管”的曲率,各個部件的連接方式。汗水浸濕了他的額發,手指被鋒利的邊緣劃出細小的傷口,但他渾然不覺。
幾天後的一個夜晚,一個造型極其古怪的“裝置”終於成型了。
它大約一尺長,通體由暗沉的沉星鐵構成,形狀像一根粗短、帶有握柄的怪異喇叭。喇叭口細小,尾部稍粗,上麵鑲嵌著幾片布滿細微紋路的礦石片,用獸筋和一種耐熱的樹脂牢牢固定。整體看起來毫無美感,甚至有些醜陋,更像某個原始部落的拙劣工藝品,沒有一絲一毫的靈光波動。
陳凡深吸一口氣,將一塊下品靈石,小心翼翼地塞進了裝置尾部一個預留的卡槽內。靈石嵌入的瞬間,他敏銳地感覺到,裝置內部那些刻畫的紋路似乎微微發熱,與靈石之間產生了一種極其微弱的能量耦合。
成敗在此一舉。
他走到屋角,那裡堆放著一些他平時練習用的、硬度較高的石塊。他將裝置那細小的喇叭口對準其中一塊石頭,然後,按照自己設計的觸發機製——並非按鈕,而是需要用一個特定頻率的輕微振動來激活——他用指甲,在裝置握柄某個特定位置,輕輕一彈。
“嗡……”
一聲幾乎微不可聞的低沉嗡鳴響起。裝置表麵的導能礦石片瞬間亮起一道微弱到極致的白光,隨即熄滅。
與此同時——
“咻!”
一道隻有小指粗細、亮白色的熾熱光束,從喇叭口疾射而出!速度快得隻留下一道殘影!
“噗!”
光束精準地命中了對麵的石塊,沒有震耳欲聾的爆炸,隻有一聲輕微的、如同燒紅的烙鐵放入水中的聲響。石塊被命中的位置,出現了一個深達寸許、邊緣光滑、呈現出熔化結晶狀的小洞!洞口周圍的石頭也被高溫灼得一片焦黑!
成功了!
陳凡走上前,仔細檢查著那個小洞。破壞力集中,穿透力強,附帶高溫灼燒效果。雖然威力遠不如煉氣中期修士全力施展的火球術,但比起普通煉氣三層修士的火球,恐怕在穿透力和能量利用率上猶有過之!最重要的是,它無需靈力驅動!
看著手中這個冰冷、粗糙、卻蘊含著另一個世界智慧結晶的“靈能脈衝器”,陳凡平靜的眼眸中,終於泛起了一絲波瀾。
這不是法術。
這是科學。
這是……屬於他陳凡的“道”!
他將這個簡陋卻意義非凡的裝置命名為——“蝕刻”。
蝕刻靈紋,亦將蝕刻這既定的天道!
他將“蝕刻”小心拆卸,部件分彆藏好。這次成功的實驗,驗證了他的道路可行性。接下來,就是優化威力、提高安全性、嘗試連發可能,以及……思考如何將這種力量,與這個世界的材料、乃至規則,更深入地結合起來。
窗外,晨曦微露。新的一天開始,而這個世界的規則,已然被一個無法修煉的“凡人”,撬開了一道微不可察,卻深不見底的裂縫。
(第八章完)
第九章將聚焦於外門小比的臨近,以及陳凡如何利用這次機會,開始他更深入的“規則實驗”。
第九章外門小比的硝煙
時光流逝,秋意漸濃。青雲宗外門的氣氛,隨著“外門小比”的臨近,逐漸變得緊張而熱烈起來。
外門小比,是青雲宗針對所有外門弟子和近期突破至煉氣期的雜役舉辦的一次重要考核。旨在檢驗弟子們的修煉成果,選拔有潛力者給予獎勵,甚至有機會被內門師長看中,魚躍龍門。對於趙虎這樣的底層外門弟子,以及剛剛突破的小石頭而言,這是一次至關重要的機會。
宗門廣場上,已經搭起了數座高大的擂台,符文閃爍,有執事弟子開始布置防護陣法。關於小比的規則、獎勵的討論,成了外門最熱門的話題。丹藥、靈石、甚至低階法器的獎勵,刺激著每一個渴望提升的弟子。
小石頭既興奮又忐忑。他如今已是煉氣一層,有資格報名參加最低級彆的考核。若能取得名次,哪怕隻是最末等,也能獲得一些修煉資源,更重要的是,能擺脫最低等雜役的身份,成為正式的外門弟子。
“陳凡哥,我……我想報名參加小比。”小石頭找到正在默默劈柴的陳凡,語氣帶著緊張和期待。他知道,自己能突破,全靠陳凡。這次小比,他希望能有所表現,不辜負陳凡的期望,也為自己爭一口氣。
陳凡停下手中的活計,看了小石頭一眼。在他的“洞察”下,小石頭體內的那縷真氣雖然微弱,但運行路線經過他的優化,比同階弟子要凝練和順暢不少。但畢竟根基太淺,實戰經驗幾乎為零。
“可以。”陳凡點了點頭,“你的優勢在於真氣凝練,回氣速度稍快。劣勢是手段單一,缺乏實戰經驗。小比之中,切忌硬拚,以遊鬥和消耗為主。我傳你的‘輕身術’優化法門,練得如何了?”
“已經熟練多了!”小石頭連忙道,“感覺比宗門傳授的標準法門,要省力不少,轉向也更靈活!”
“嗯。”陳凡不再多言,繼續劈柴。他對小比的勝負本身並不太在意,但這卻是一個絕佳的觀察機會。他可以近距離觀察大量低階修士的功法運行、法術施展、戰鬥方式,收集海量的“數據”,進一步完善他對這個修煉體係的“逆向工程”。
更重要的是,他心中醞釀著一個更大膽的計劃。外門小比,魚龍混雜,能量波動頻繁,正是進行某些“實驗”的絕佳掩護。
夜幕降臨,陳凡沒有繼續改進“蝕刻”,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趙虎的那個儲物袋,以及裡麵那幾瓶低劣的“聚氣丹”和“回春散”上。
丹藥,是這個修煉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陳凡無法服用,其中的靈氣和丹毒對他而言都是負擔。不過,他看待丹藥的角度,與修士截然不同。
他將一顆聚氣丹放在鼻尖輕輕嗅了嗅,又用指甲刮下少許粉末,舌尖微嘗(極其謹慎地控製量),大腦飛速分析著成分和反應過程。
“主料:凝氣草、三葉花……輔料:赤晶粉……煉製手法粗糙,火候控製不均,導致有效成分‘凝氣素’提取不足,雜質‘火毒’殘留過高……服用後,靈力增長效率低下,且需耗費額外功力化解丹毒,長期服用,經脈受損……”
片刻之間,這顆被低階弟子視若珍寶的丹藥,已被他剖析得七七八八。一個念頭在他心中升起:能否利用自己對物質本質的理解,提純這些丹藥?或者,繞過煉丹過程,直接合成其有效成分?
這個想法極具誘惑力。如果他能夠批量生產高純度的“修煉輔助劑”,哪怕自己不能用,也能迅速積累起驚人的資源和影響力。
他立刻開始動手。沒有丹爐,沒有真火,他隻能用最基礎的物理化學方法。他找來幾個乾淨的瓦罐,將一顆聚氣丹小心碾碎,溶於蒸餾水中,然後利用不同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差異,進行反複的萃取、沉澱、過濾、結晶。
這是一個極其繁瑣和需要耐心的過程。溫度的控製必須精確到度,時間必須拿捏到秒。稍有差錯,就可能前功儘棄,或者得到毫無用處的殘渣。
連續幾個夜晚,陳凡的小屋裡都彌漫著各種藥草和化學試劑(他用一些礦物自行配置的)的古怪氣味。失敗了一次又一次,瓦罐炸裂了好幾個,但他樂此不疲。每一次失敗,都讓他對丹藥成分的反應機理了解更深。
終於,在消耗了趙虎儲物袋裡大半聚氣丹後,他在一個瓦罐底部,得到了一小撮比鹽粒還要細小的、呈現晶瑩剔透淡藍色的結晶。
這結晶沒有任何靈氣波動,看起來平平無奇。但陳凡知道,這就是聚氣丹中最核心的有效成分——“凝氣素”的高純度結晶!去除了所有的雜質和丹毒!
他小心翼翼地將這點結晶收集起來,分量極少,恐怕連一顆標準聚氣丹十分之一的藥力都不到。但它的純度,是原丹的百倍以上!而且,毫無副作用!
“成功了……雖然效率低得令人發指,但證明了可行性。”陳凡看著那點微小的結晶,眼中閃爍著光芒。這不僅僅是提純了一顆丹藥,更是證明了他可以用科學的手段,介入甚至超越這個世界的傳統煉丹術!
他將這點珍貴的結晶小心收好。現在還不是使用它的時候,他需要更多的“樣本”和更高效的“生產工藝”來驗證其效果和安全性。
外門小比,近在眼前。廣場上的擂台已然完工,空氣中彌漫著躁動與期待。
陳凡依舊每日完成著雜役的工作,看似與這熱鬨的氛圍格格不入。但沒有人知道,這個無法修煉的雜役,正在暗中編織著一張無形的大網。他不僅要在小比中觀察、學習,更計劃趁著能量波動混亂之際,進行一項危險的實驗——嘗試用他改進的“蝕刻”裝置,微弱地乾擾某個擂台防護陣法的局部運行,觀察其反應,從而竊取更高級的陣法“代碼”!
風暴的中心,往往是平靜的。而陳凡,正平靜地走向這場屬於他的、無人知曉的戰場。
(第九章完)
第十章將聚焦於外門小比正式開始,以及陳凡在擂台邊的“觀察”與“實驗”。
第十章擂台下的“觀測者”
青雲宗外門小比,終於在萬眾期待中拉開了序幕。
宗門廣場人聲鼎沸,數座擂台周圍擠滿了觀戰的外門弟子和雜役。負責裁判的內門弟子和執事端坐高台,氣息沉穩。空氣中靈氣波動紊亂,各種低階法術的光效不時在擂台上炸開,引來陣陣喝彩或驚呼。
小石頭參加了最低級彆的“煉氣初期組”比試。他運氣不錯,第一輪的對手是一個剛突破不久、根基同樣淺薄的弟子。小石頭謹記陳凡的告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將優化後的“輕身術”發揮到極致,在擂台上不斷遊走,躲避著對手略顯笨拙的火球術和風刃術。
陳凡沒有像其他雜役一樣擠在人群前方,而是選擇了一個相對偏僻的角落,靠近一座擂台邊緣的陣法基柱附近。他看似隨意地靠著一根石柱,目光平靜地掃視著各個擂台,仿佛隻是一個漠不關心的旁觀者。
然而,在他的“洞察”視野中,整個世界已然不同。
擂台上修士的每一個動作,體內靈力的運轉軌跡,法術成型時能量的聚集與結構,甚至防護陣法因承受攻擊而產生的能量漣漪和符文閃爍……所有這些,都化為了洶湧的數據流,被他那堪比超算的大腦瘋狂攝取、解析、建模。
“目標甲,煉氣三層,主修《厚土訣》。靈力運行至‘承山穴’時有明顯遲滯,下盤是弱點。施展‘石膚術’時,腰部左側能量覆蓋薄弱,存在約零點五息空檔。”
“目標乙,煉氣二層,火球術凝聚速度偏慢,靈力輸出不穩定,第三波攻擊後氣息會下降兩成。”
“丙號擂台防護陣,西北角節點能量負荷過大,受到連續冰錐術衝擊時,符文‘艮’字部會出現周期性閃爍,防禦強度下降約百分之七……”
他就像一台最高效的掃描儀,將低階修士的功法缺陷、戰鬥習慣、以及宗門基礎陣法的運行漏洞,看得一清二楚。這些在普通弟子眼中需要多年實戰才能積累的經驗,對他而言,不過是片刻觀察便可得到的結論。
他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這座擂台的防護陣法上。這座陣法由內門執事布置,結構遠比趙虎儲物袋的禁製複雜得多,能量層級也更高。正常情況下,他根本無法窺探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