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腦子稍微一轉,李牧承就懂了。
明年二月就要縣試了,聽說去年隔壁縣就曾在縣試半年前舉辦詩會,挖到好苗子的那個縣令去年七月底便升了官。
看來是本縣的縣令坐不住了,也想升個職。
就聯合這四季酒樓的老板,趁著這次開業十周年大慶,效仿人家舉辦詩會,主打一個有棗沒棗先來一杆子。
至於為什麼選擇一個小鎮子辦詩會,或許對方是不想被同僚發現他的小心思吧。
而這些讀書人裡一定有認識那些官員的人,估計是發現了什麼。
就他們的作詩水平來看,估計都是和自家大伯一樣,沒什麼讀書天分的。
正經科考上不去,溜須拍馬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反正他們拍馬屁也是用自己的詩,若是遭人嫌棄了,那也是那群人自作主張,和自己毫無關係。
若是那縣令喜歡這首詩,也隻會悄悄調查,最終找出寫了這首詩的人,也就是自己加以嘉獎。
不管什麼結果都不虧,無所謂他們怎麼討論。
四季酒樓的東家更是盯著最後一首詩雙眼發亮。
這首詩寫的好啊!簡直是為自己這個四季酒樓量身定做的。
在寒冷的冬日,酒客們呼朋引伴來酒樓推杯換盞,把酒言歡。
若把這首詩在大乾境內傳開,不止讓彆人體會到真摯的情誼,還能將四季酒樓的名聲徹底打響!
四季酒樓東家並不知道這詩的作者是誰,隻能看向負責謄抄的那位老學究。
在對方眼神示意下,四季酒樓東家看向鄭盼兒,總覺得這詩不像是一個女子能做出的。
雖說這位是來自京城的人,平日裡和達官顯貴打交道多了,肚子裡有點墨水,能做出來詩也完全解釋得通。
但同為商人,若是鄭盼兒做詩,隻會想辦法把她的繡坊名聲傳出去,而不是費儘心思做首《冬日聚四季酒樓》來宣傳自己的酒樓才對。
隻能說這位酒樓東家想太多,這首詩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名為《問劉十九》。
李牧承懶得想名字,乾脆就地取材,直接把四季酒樓這個主辦地加上,儘可能的提升拿到彩頭的勝率。
那就隻剩下一種可能……
酒樓東家視線向下偏移,捕捉到李牧承的小身影。
儘管十分震驚,但的確沒有第三個人出現在他們身邊了。
李牧承知道這些流傳千古的大詩人的著作一定會引起轟動,可轟動到一群讀書人吹胡子瞪眼睛,更有甚者直接脫下鞋拿在手中,大有一副“你敢說這首詩不是最好那首我就拍你”的架勢。
嘖,一不小心玩大了啊。